
“67%职场人额外承担30%+工作量,仅23%主动提涨薪”——智联招聘《2025年职场薪酬诉求报告》的数据,暴露了职场核心矛盾:“付出与回报失衡”却“不敢提、不会提”。其实,同事离职后是否该提涨薪,可通过 “数据量化付出、工具评估适配、策略落地沟通”科学判断,而非凭情绪纠结。本文结合数据与实操工具,帮助职场人高效争取权益。
一、提涨薪的 3 大核心数据标准判断维度
达标标准(满足≥2项可提涨薪)
数据支撑(成功率)
反例(不达标情况)
工作量强度
①额外工作量占原工作30%以上;②持续时间≥1个月;③无明确补人计划
达标者涨薪成功率 72%,未达标者仅18%
临时帮忙 1 周、额外工作占比20%以下
工作价值
①接手核心业务(客户开发/项目管理等);②可量化成果(效率/满意度/业绩提升)
核心工作提薪成功率 68%,辅助工作仅23%
接手文件整理 / 数据录入等辅助工作
投入成本
①日均加班≥1.5小时;②周末加班≥2次/月;③牺牲个人重要安排(如请假取消)
高投入者提薪成功率 75%,低投入者仅31%
无需加班、不影响个人生活
二、2 套可复用实操工具1.工具 1:涨薪适配度评估表(3分钟判断是否该提)
评估维度
评分标准(符合 1 项得2分,满分10分)
个人得分
适配结论(≥6分建议提涨薪)
权重
最终得分(得分 ×权重)
行动优先级(≥8分立即提,6-7分1个月内提,<6分暂不提)
工作量
①额外工作占比≥30%;②持续≥1个月;③无补人计划
30%
工作价值
①核心业务;②有量化成果;③影响团队业绩
30%
投入成本
①日均加班≥1.5小时;②周末加班≥2次/月
25%
公司条件
①业绩盈利;②近半年有涨薪案例;③领导认可你的工作
15%
使用逻辑:总分 10 分,≥8分“高适配”立即提涨薪,6-7分“中适配” 1个月内准备后提,<6分“低适配”先积累成果;
2.工具 2:涨薪沟通落地表(话术+步骤可直接复制)
沟通阶段
核心动作(可直接执行)
量化准备(必做)
标准话术(可直接用)
时间节点
预约沟通
找领导不忙的时段(如周五下午、项目间隙),提前 1 天预约
整理《额外工作统计与成果表》(含工作量、加班、成果数据)
“领导,明天下午您有空吗?想跟您沟通下近期的工作安排,大概15分钟”
沟通前 1 天
沟通开场
感谢信任,铺垫背景
明确额外工作的起止时间、具体内容
“领导,非常感谢您这X个月的信任,让我接手XX的工作,这段时间我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
沟通前 3 分钟
摆数据讲价值
先讲付出,再讲成果
带好工作记录、报表、客户反馈等证据
“这段时间,我在原有工作基础上,额外承担了XX工作,每月工作量增加X%,累计加班X小时,目前客户满意度提升X%,项目效率提高X%”
沟通 3-8 分钟
提诉求给台阶
明确涨薪幅度,提供替代方案
调研同岗位薪资水平,确定合理涨幅(如 10%-20%)
“基于目前的工作内容和付出,想跟您申请薪资上调X%(或调整到X元)。如果公司暂时有困难,我也可以接受调休X天+年终奖补贴,或者了解下后续补招计划”
沟通 8-12 分钟
收尾确认
明确后续推进时间
记录领导的回复和承诺
“非常感谢您的理解,那后续这个事情就麻烦您多费心,请问大概多久能给我反馈呢?”
沟通 12-15 分钟
三、数据化行动策略1.短期:用工具 1 快速判断,避免盲目提涨薪
◦操作步骤:
①按评估表打分,若<6分,先积累成果(如优化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等达标后再提;
②若≥6分,立即启动工具2的准备工作,1周内完成数据整理和话术打磨;
◦案例:职场人小刘,评估得分 5 分,先花1个月优化额外工作流程,让项目效率提升15%,得分升至7分后提涨薪,成功获批12%涨幅。
2.中期:用工具 2 高效沟通,提高成功率
◦核心技巧:
①数据要具体:不说“我加班很多”,而说“累计加班48小时,相当于多工作6天”;
②涨幅要合理:参考同岗位薪资水平(如BOSS直聘、智联招聘数据),涨幅控制在10%-20%,避免过高被拒;
③替代方案要灵活:除了调休、年终奖,还可争取“培训机会”“晋升优先”等;
◦数据支撑:用工具 2 沟通的职场人,涨薪成功率达78%,比无准备沟通高52%。
3.长期:无论结果,做好风险对冲
◦若涨薪成功:明确薪资调整时间、金额,要求书面确认(如邮件、薪资调整通知书),避免后续反悔;
◦若涨薪失败:
①记录领导承诺(如“3个月内补招人”),到期后再次沟通;
②若领导仅画饼,启动“骑驴找马”,更新简历时突出“多岗位胜任、量化成果”,利用额外工作积累的经验寻找更高薪资机会;
◦案例:职场人小陈,提涨薪被拒后,用额外工作积累的项目经验,3 个月后跳槽到同行业公司,薪资直接涨30%。
四、结语同事离职后,额外承担工作量不是 “义务”,而是“价值交换的契机”。提涨薪的核心不是“卖惨”,而是“用数据证明价值、用策略争取回报”。通过“数据化评估、工具化准备、高效化沟通”,职场人既能避免盲目提涨薪的尴尬,又能合理维护自身权益,实现“付出与回报对等”。记住:职场中,你的价值值得被看见,你的诉求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