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安徽省教育圈迎来了一场智力盛宴的收官之作。十六个地市的学霸们亮出的成绩单,正在重新绘就安徽省高中教育的实力版图。
随着10月14日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名单的公示,2025年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省级赛程已全部落下帷幕。
截至目前,信息和生物两大学科的全国决赛已然收官,而数学、物理、化学的终极对决即将上演。
在这场全省顶尖学子的智力角逐中,安徽各地市与中学的表现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翻开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01
省一榜单:群雄并起,八校“大满贯”
衡量一所学校竞赛实力的广度,省级一等奖的覆盖面是一个重要指标。今年,全省共有43所高中的学子在这一高水准竞赛中斩获省一荣誉,展现了安徽基础教育的深厚底蕴。
其中,合肥一中以81人次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彰显了其强大的综合实力。
安师大附中(58人次)和芜湖一中(45人次)分列二、三位。
紧随其后的宣城中学(29人次)、合肥八中(25人次)、马鞍山二中(24人次)等学校也表现不俗,竞争异常激烈。
本届竞赛最大的亮点在于 “大满贯”的成就——合肥一中、安师大附中、芜湖一中、宣城中学、合肥八中、马鞍山二中、铜陵一中和合肥一六八中学这八所高中,在数、理、化、生、信五大学科上均有省一进账,实现了“全面开花”。
这充分体现了这些学校在学科竞赛培养上的均衡布局与雄厚实力。
特色学校的崛起同样引人注目:
合肥一六八中学以10人次省一的成绩,宣告其竞赛教学的成果初显。正所谓“抓与不抓,就是不一样”,这所学校的崛起为竞赛格局增添了新的变数。
中科大附中以其 “小而精” 的特色令人称赞。每年级仅200人的规模,却产出了6人次省一,效率之高,令人侧目。
亳州黉学高级中学作为全省唯一一所有学生(2人次)斩获省一的民办高中,其突破意义非凡。
02
省队风云:顶尖较量,一超多强
如果说省一是实力的证明,那么入选省队则代表着尖端的突破。只有省队成员,才有资格代表安徽征战全国赛场。
在这一更高维度的竞争中,合肥一中再次展现了其“王者之气”,以27人的庞大阵容稳居榜首,并且成为全省唯一在五大学科上均有学生入选省队的“大满贯”学校,其“全面开花”的态势无人能及。
排名第二的安师大附中(22人)整体实力强劲,但本届赛事也遭遇了 “数学滑铁卢” ,无人进入数学省队,留下些许遗憾。
芜湖一中(8人)位列第三,其在数学、物理、生物和信息四科上均有建树,唯独在化学省队中缺席。
宣城中学(6人) 则在数理化三科上表现稳健。
宿城一中和池州一中各有4人入选,并列第五,展现了地方名校的深厚积淀。
03
全国赛场:三星闪耀,为皖争光
省级竞赛是预演,全国舞台才是真正的试金石。在已经结束的全国决赛中,安徽学子已然摘金夺银,为家乡赢得了荣誉。
生物双星,并蒂清北——6月,在古城西安举行的第3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捷报传来。合肥八中丁子原同学与安师大附中徐航同学,双双斩获金牌,并携手闯入国家集训队,获得了保送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的资格!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合肥八中的丁子原同学。作为一名来自“长鑫科创班”的女选手,她在强手如林的决赛中取得了全国第11名的骄人战绩!据了解,相较于省外的竞赛传统强校,合肥八中的生源并不占优,丁同学的成绩可谓是 “从零起步” 拼搏而来的成果,其背后的努力与付出,可想而知。
信息骁将,一剑封喉——7月,在江南水乡绍兴举行的第42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马鞍山二中的马知贤同学一战成名!他凭借604分的超高成绩,一举夺魁,拿下了金牌!在全国338名顶尖高手中排名第24位,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这枚金牌不仅是马知贤同学个人的辉煌突破,更是安徽省在本届信息学国赛中斩获的唯一一块金牌,其含金量十足,意义非凡!
看着这份成绩单,我们不难发现:合肥一中、安师大附中和芜湖一中、宣城中学、马鞍山二中、合肥八中等学校共同构筑了安徽竞赛教育“一超多强”的版图。
诸多迹象表明,安徽的竞赛教育正在向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中科大附中的“小而精”模式、亳州黉学高级中学为民办教育开辟的新路径、合肥一六八中学的迅速崛起,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启示。
回望这场持续数月的智力长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与排名,更是无数安徽学子挑灯夜读、奋力拼搏的身影,是教练团队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汗水。每一张获奖证书的背后,都书写着一段关于热爱与坚持的故事。
展望即将到来的数理化全国决赛,期待安徽的学子们能继续乘风破浪,再创佳绩!这场青春的竞赛,没有输家,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少年,都是闪耀的星辰。他们的精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