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桥看世界】
经历短暂复苏后,利物浦在本次国际比赛日期间再度背上 “危机球队” 的标签。九个月前,利物浦曾在伊蒂哈德球场 2-0 完胜曼城;如今,斯洛特麾下的球队却在同一球场被 3-0 横扫,颜面尽失。

从昔日冠军班底掌控全局,到如今高价新援阵容步履蹒跚,这样的落差让很多球迷难以接受。
近期两场胜仗(2-0阿斯顿维拉、1-0皇马),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上赛季夺冠阵容的回归 —— 尤其是中场三叉戟的重组。
但即便众多冠军成员仍在阵中,利物浦要重振状态,答案绝非简单回归过去的成功模式那么简单。

【利物浦为何逐渐丧失快速攻防转换能力与对节奏的掌控?】
利物浦曾是掌控比赛节奏的大师。无论是通过控球传导、高位压迫,还是紧凑的低位防守,利物浦都能全程主导比赛节奏,随心所欲地快慢切换。
昔日标志性的战术转换节奏之一,便是 “前压 - 回传 - 直塞”的组合拳:球队先在后防线慢速传导,诱使对手上前施压,随后将球直接传给回撤接球、牵制防守球员的萨拉赫,同时队友迅速插入他创造的空当;

无论面对何种对手,利物浦总能找到主导节奏、掌控比赛的方式。
然而特伦特·亚历山大-阿诺德的离队,对利物浦的深层推进传球能力造成了明显冲击;而罗伯逊被降入替补席,也让球队失去了上赛季英超第二高效的推进传球手。

尽管罗伯逊重返首发后表现不俗,但如今利物浦的防线呈现 “左强右弱” 的失衡状态 —— 左侧拥有两名擅长传球的球员,右侧则是两名更倾向于持球推进的球员。

对阵曼城时我们便能看到:对手乐于放任科纳泰主导控球推进,因为他们认定科纳泰的持球不会制造威胁。
即便范戴克拿到球权,他送出精准传球的能力也已大不如前。
亚历山大・伊萨克与雨果・埃基蒂克虽都是身材高大的 “正统九号”,但至今都未能稳定地完成持球控点任务。

这正是利物浦如今极度想念路易斯・迪亚斯的原因 —— 他在这方面造诣颇深;而萨拉赫与加克波目前也深陷挣扎。
去年,范戴克的另一大传球选择是将球精准输送给赫拉芬贝赫。
对手通常会上前施压,而格拉文贝赫会用标志性的转身摆脱防守者,冲入对方留下的空当。
这意味着利物浦拥有多种释放球员至空当、进而提速的方式 —— 要么通过萨拉赫打身后,要么通过赫拉芬贝赫打肋部。

【英超对手的战术转变:如何让利物浦陷入被动?】
如今,各队已不再愿意在高位与利物浦缠斗,这使得上述两种推进路径均难以奏效。
赫拉芬贝赫不得不更多地回撤充当 “第三中卫” 以获取球权,但这导致对手始终挡在他身前,而非被他甩在身后。
利物浦今夏的引援本就是为了应对对手的这种战术 —— 球队放弃节奏掌控,转而追求控球率优势。

理论上,利物浦本应能破解这类紧凑的低位防守:利物浦签下了弗洛里安・维尔茨(世界顶级的禁区前沿组织者),还引进了两名九号球员来终结比赛。
借鉴巴黎圣日耳曼的战术思路,斯洛特设计了 “进攻端位置灵活轮转” 的体系,旨在迷惑对手防线,在禁区内形成人数优势。
这本应创造出后点无人盯防的机会,或是简单的回做传中机会。

斯洛特近期指出,利物浦本赛季创造的机会数位居英超第一。但这并非战术奏效的证明 —— 球队的进球大多来自比赛尾声追分时的全员压上。
唯一一次出现后点无人盯防的机会,还是对阵十人应战的纽卡斯尔联。
利物浦破解低位防守的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一次草率的传球就可能转化为对手致命的反击。
由于战术体系中过度强调位置灵活性,利物浦常常出现 “防守位置上站着不擅长防守的球员” 的情况,给对手留下巨大的可乘之机。

【夺冠套路遭破解,利物浦该如何破局?】
利物浦在休赛期主动调整战术模式的想法值得肯定,但这种 “追求控球率优势” 的思路,反而让对手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
对手深知利物浦的战术套路,因此能够针对性调整,将比赛拖入自己熟悉的节奏。而利物浦本赛季频繁先丢球,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被动局面。
太多次,斯洛特的球队在落后追分时,不得不踢着对手希望的比赛节奏。

利物浦曾有几场比赛展现出了对节奏的掌控力,但几乎都集中在欧冠赛场 —— 对阵马德里竞技、法兰克福和皇家马德里。
利物浦赢下了这三场比赛,但除了阿斯顿维拉(后者坚持自身打法,反而落入利物浦圈套),利物浦在英超赛场始终无法掌控对手。
若想让本赛季重回正轨,利物浦需要找到一套既适配现有阵容、又契合英超联赛特点的战术体系 —— 在英超,通常是能主导比赛节奏的球队笑到最后。
由于球队阵容构成的变化,以及对手战术的转变,利物浦已无法简单回归过去的节奏掌控比赛。
所以解决方案必须是全新的 —— 而非简单复制以往的成功模式。

本文系桥看世界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