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如何在绝境中凝聚人心?穆罕默德的‘壕沟战’策略至今有用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麦加的沙丘,克尔白神庙前就挤满了人。商人们背着香料袋高声议价,牧民跪在黑石旁亲吻,孩童追着驮货的骆驼跑过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麦加的沙丘,克尔白神庙前就挤满了人。商人们背着香料袋高声议价,牧民跪在黑石旁亲吻,孩童追着驮货的骆驼跑过石板路。角落里,一个穿着粗布长袍的年轻人正低头擦拭指尖的沙尘,他叫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的孩子,此刻正看着人们对着木雕偶像虔诚跪拜,眉头轻轻蹙起 —— 那些偶像的眼睛是琉璃做的,却照不进他心里的困惑。

570 年的麦加还没有统一的信仰,穆罕默德出生时,父亲阿卜杜拉已经去世,母亲阿米娜抱着他在骆驼背上颠簸,去也门投奔亲戚。他后来总记得母亲身上的椰枣香气,还有她哼着的部落歌谣,可三岁那年,阿米娜也病逝了。祖父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把他接回麦加,老人的手掌布满皱纹,抱着他时会轻轻拍他的背,说 “我的孩子,真主会护佑你”。只是祖父也没能陪他太久,六岁时,他成了叔父阿布・塔利卜的养子,跟着叔父的商队在沙漠里穿行,风沙吹裂了他的嘴唇,他却学会了在星空下辨认方向,在交易时守住诚信。

25 岁那年,穆罕默德受雇于寡妇赫蒂彻,帮她打理叙利亚的商队。赫蒂彻比他大 15 岁,经营着麦加最大的香料生意,却从没有架子。第一次见面时,她递给他一碗冰镇的椰枣汁,说 “听说你从不让商队在途中劫掠,是个可靠的人”。穆罕默德接过碗,指尖碰到她的手,那双手因为常年记账有些粗糙,却很温暖。他带着商队出发,每到一处都会把交易明细记在羊皮纸上,回来时不仅带回了丰厚的利润,还带回了沿途的见闻 —— 叙利亚的基督徒在教堂里祈祷,犹太人在会堂里诵读经文,这些都让他更加好奇: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唯一的真主?赫蒂彻听他讲这些时,总会静静坐着,偶尔点头,后来她对他说 “我看你不是普通人,你该找到自己的使命”。

30 岁出头的穆罕默德已经成了麦加有名的 “诚信者”,人们有纠纷都愿意找他调解。35 年,克尔白因为洪水受损,各部落争夺修复后安放玄石的权利,剑拔弩张时,有人喊 “让穆罕默德来定”。他走到玄石前,脱下自己的长袍裹住石头,然后对各部落首领说 “你们每人抓住袍子的一角,一起抬起来”。首领们愣住了,随即纷纷伸手,玄石在众人的力量下回到原位,没有人再争执。穆罕默德看着这一幕,心里忽然亮了一下:或许人们本该这样,不分部落,不分高低,一起守护同一样东西。

40 岁开始,穆罕默德总喜欢去麦加郊外的希拉山洞冥想。山洞里很暗,只有洞口透进一点光,他会带着几块椰枣,在里面坐一整天,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崇拜那些不能说话、不能行动的偶像。610 年的一个夜晚,他正坐着,突然听到一个清晰的声音:“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 他吓得站起来,以为是魔鬼的声音,可那声音又重复了一遍:“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穆罕默德浑身发抖,跑出山洞,外面的月亮很亮,他却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旋转。他跑回家,扑进赫蒂彻怀里,声音发颤:“他们要我宣读,可我不会读啊。” 赫蒂彻抱着他,摸了摸他的额头,说 “别怕,如果你是真主选中的人,他会指引你”。

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开始秘密传教,最先听他讲的是赫蒂彻,她成了第一个穆斯林;然后是他 10 岁的堂弟阿里,阿里听完后攥着他的衣角说 “我信,我跟着你”;还有他最好的朋友艾布・伯克尔,这个曾经的富商,听完后立刻把自己的财产分给穷人,说 “信仰比金钱重要”。他们会在赫蒂彻的家里聚会,关上门,小声讨论真主的教诲,穆罕默德会把天使传达的启示一句句念给他们听,有人用炭笔写在羊皮纸上,纸角都被手指磨得发毛。

两年后,真主启示穆罕默德“你应当公开宣布你所奉的命令,而且避开以物配主的人”。他开始在克尔白前公开传教,说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麦加的贵族们立刻慌了 —— 他们靠管理克尔白的偶像崇拜赚钱,穆罕默德的话断了他们的财路。古莱氏部落的首领阿布・贾赫勒指着他的鼻子骂 “你这个疯子,想毁掉我们的传统吗”,还让人把垃圾倒在他家门口。有一次,一个信徒因为传教被打得头破血流,穆罕默德蹲下来帮他擦血,眼里含着泪说 “忍耐吧,真主会看见你的牺牲”。

619 年是穆罕默德最痛苦的一年,人们后来叫它 “悲痛之年”。先是赫蒂彻病逝,那个总是温柔支持他的女人,再也不能听他讲启示,再也不能为他端椰枣粥了。他坐在赫蒂彻的墓前,风吹过他的长袍,他第一次觉得这么孤独。没过多久,叔父阿布・塔利卜也去世了,那个从小抚养他、保护他的人,再也不能在贵族们刁难他时站出来说 “他是我的侄子,有我在,谁也不能伤害他”。那天晚上,穆罕默德一个人走到沙漠里,看着满天星星,喃喃自语“真主啊,你把我最亲近的人都带走了,我该怎么办”。

就在他最迷茫的时候,又一个启示降临 —— 他在梦中骑着一匹叫 “布拉格” 的白马,从麦加禁寺飞到了耶路撒冷远寺,然后踩着梯子升入天堂,见到了亚当、诺亚、摩西、耶稣等先知,真主还命令他带领众先知祈祷。醒来后,穆罕默德把这个 “夜行登霄” 的经历告诉弟子,有人疑惑,有人相信。艾布・伯克尔握着他的手说 “我信你,就像信你之前所有的启示一样”。穆罕默德看着艾布・伯克尔,心里的迷茫渐渐散去,他知道,这是真主在告诉他,使命还没完成,他不能放弃。

麦加的迫害越来越严重,贵族们甚至计划在斋月结束后杀害穆罕默德。艾布・伯克尔得知消息,连夜找到他 “我们必须离开,去麦地那,那里有人愿意接纳我们”。622 年 9 月的一个夜晚,穆罕默德和艾布・伯克尔悄悄离开家,躲进了郊外的图尔山洞。追兵跟着脚印找来,在洞口停住,艾布・伯克尔的妻子阿斯玛特之前已经在洞口撒了蜘蛛网,追兵看着完好的蜘蛛网,说“没人会躲在这里”,转身走了。山洞里,穆罕默德听着外面的马蹄声渐渐远去,对艾布・伯克尔说“你看,真主在保护我们”,艾布・伯克尔的手心全是汗,却笑着点头。

他们一路躲避,终于抵达麦地那。那里的人们早就听说了穆罕默德的事,纷纷出来迎接,有人递水,有人送食物,还有人说“你就住我家吧”。穆罕默德骑着骆驼,在麦地那的街道上慢慢走,看着两旁热情的人们,眼里泛起泪光 —— 这里,终于成了他和信徒们的家。他在麦地那建立了 “乌玛”,也就是穆斯林共同体,还制定了《麦地那宪章》,上面写着 “穆斯林和犹太人是同一个国家的公民,大家平等相待,共同防御敌人”。有一次,一个犹太人和一个穆斯林因为土地争执,穆罕默德拿着宪章对他们说 “你们看,真主让我们团结,不是让我们争斗”,两人听完,互相道了歉。

624年3月,麦加贵族带着1000人的军队来进攻麦地那,想把穆斯林赶出去。穆罕默德只召集了300个信徒,大多数人没有武器,只能拿着木棍和石头。他们在白德尔这个地方设下埋伏,战斗开始前,穆罕默德站在沙丘上祈祷 “真主啊,请赐予我们胜利”。没想到,战斗中突然刮起大风,麦加军队的帐篷被吹倒,士兵们乱作一团。穆斯林趁机进攻,最终杀死了麦加军队的首领,缴获了大量战利品。穆罕默德看着胜利的信徒们,却没有欢呼,他说 “我们不要骄傲,胜利是真主的恩赐”,还下令把战利品分给贫困的信徒,自己什么也没要。

麦加贵族不甘心失败,625年3月,阿布・贾赫勒带着3000人卷土重来,在伍侯德山和穆斯林交战。这次,有些穆斯林士兵因为想抢夺战利品,不听指挥,导致防线被突破。穆罕默德的额头被石头砸中,血流到脸上,他的门牙也被打掉了一颗。弟子们想把他抬走,他却推开他们 “我不走,我要和大家一起战斗”。最终,穆斯林战败了,有 70 多个信徒牺牲,包括穆罕默德的叔叔哈姆扎。穆罕默德看着哈姆扎的尸体,眼泪掉了下来 “我的叔叔,你为信仰牺牲了,真主会让你进入天堂”。那天晚上,他在清真寺里祈祷到深夜,说 “真主在考验我们,只要我们坚持,终会胜利”。

627 年,麦加贵族联合其他部落,组成了一支 1 万人的联军,再次进攻麦地那。这一次,穆罕默德想出了一个办法 —— 在麦地那周围挖一条壕沟,阻止联军进攻。信徒们不分昼夜地挖沟,手上磨出了血泡,穆罕默德也和大家一起挖,还把自己的长袍撕下来,给受伤的人包扎。联军到了麦地那,看着那条又宽又深的壕沟,没办法进攻,只能在沟外扎营。当时正是冬天,沙漠里特别冷,联军的粮食很快就吃完了,内部还起了矛盾。20 多天后,联军只能撤退。穆罕默德站在壕沟边,看着联军远去的背影,对弟子们说 “你们看,只要我们团结,再强大的敌人也打不过我们”。

可就在这时,麦地那的一些犹太人违背了《麦地那宪章》,偷偷和麦加联军勾结,想里应外合。穆罕默德多次派人去谈判,可对方不仅不认错,还辱骂他。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进攻犹太人的聚居地。战斗结束后,他没有惩罚所有犹太人,只是把带头叛乱的人赶走,还说 “只要遵守宪章,我们依然是朋友”。有人问他 “为什么不把他们都赶走”,他说 “真主教导我们要宽容,只要他们不再作恶,就该给他们机会”。

628 年,穆罕默德带着信徒去麦加朝觐,却被麦加人拦在侯代比亚这个地方。双方谈判,签订了一个和约 —— 穆斯林今年不能朝觐,明年可以来;双方停战 10 年;如果有人从麦加逃到麦地那,穆斯林要把他送回去,反之则不用。有些弟子觉得这个和约不公平,穆罕默德却对他们说 “和平比战争好,我们需要时间壮大”。在侯代比亚的帐篷里,他签下和约时,手指有些颤抖,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和平,总有一天,他会带着信徒,堂堂正正地进入麦加。

和约签订后,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征服了犹太人的聚居地海巴尔。海巴尔土地肥沃,盛产椰枣,征服海巴尔后,穆斯林有了足够的粮食,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了。分配财产时,穆罕默德特意留下一部分,分给贫困的信徒和孤儿,说 “真主让我们富裕,不是让我们自己享受,而是让我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一个孤儿没有分到财产,穆罕默德把自己的一件长袍送给了他,说 “这件袍子虽然旧,却能给你温暖”。

630 年,麦加人撕毁了和约,进攻了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部落。穆罕默德觉得时机到了,他带领1万多名信徒,向麦加进军。麦加贵族看着浩浩荡荡的穆斯林军队,知道自己打不过,只能投降。穆罕默德骑着骆驼,缓缓进入麦加,没有下令屠杀,也没有抢夺财产。他走进克尔白,亲手推倒了里面的 360 个偶像,然后对众人说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信徒们欢呼起来,麦加人也纷纷跪下,说 “我们信真主,我们信你”。

阿布・贾赫勒的儿子阿克拉姆也来了,他跪在穆罕默德面前,说 “我父亲之前伤害过你,我知道我有罪,请你原谅我”。穆罕默德把他扶起来,说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从今天起,我们都是穆斯林,都是兄弟”。阿克拉姆感动得哭了,说 “你真是个宽容的人,我一定会好好信仰真主”。那天,麦加城里没有流血,只有信仰的光芒在每个人的脸上闪耀。

631 年,阿拉伯各部落的代表团纷纷来到麦地那,他们听说了穆罕默德的宽容和智慧,也听说了伊斯兰教的教义,都愿意接受伊斯兰教。有人问穆罕默德 “我们之前崇拜偶像,现在信真主,真主会原谅我们吗”,穆罕默德说 “真主是仁慈的,只要你们真心悔改,他就会原谅你们”。那一年,人们叫它 “代表团之年”,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第一次因为同一个信仰,走到了一起。

632 年 3 月,穆罕默德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他决定进行最后一次朝觐,带领 10 万多名穆斯林一起去麦加。在阿拉法特山上,他站在一块石头上,向众人发表演说 “你们要知道,每个穆斯林都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你们都是同一个民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们不要欺负妇女,要善待她们;你们不要侵占别人的财产,要诚实守信。如果我欠了谁的钱,你们就从我的财产里拿出来还给他;如果我伤害了谁,你们就替我向他道歉”。他的声音虽然沙哑,却传遍了整个山谷,每个人都认真听着,有人拿出羊皮纸,把他的话一句句记下来。

朝觐结束后,穆罕默德回到麦地那,身体更差了。他还是坚持去清真寺礼拜,坐在病榻上给弟子们讲教义。有一次,他想站起来,却没力气,艾布・伯克尔想扶他,他摇摇头说 “不用,我自己来”,最后还是阿里把他扶了起来。他握着阿里的手,说 “我走之后,你们要团结,要遵守真主的教诲,不要分裂”。

632 年 6 月 8 日,穆罕默德在艾布・伯克尔的家里去世了。弟子们起初都不愿意相信,有人哭着说 “他只是睡着了,他还会醒来的”。艾布・伯克尔走到众人面前,哽咽着说 “如果你们崇拜穆罕默德,他已经去世;如果你们崇拜真主,真主永生不灭。我们要做的,不是悲伤,而是继承他的使命,把真主的教诲传遍全世界”。那天,麦地那的天空灰蒙蒙的,每个人都在哭,却没有人放弃信仰。

穆罕默德走了,可他留下的伊斯兰教,却改变了阿拉伯半岛的命运,也塑造了中东的文明格局。他把分散的部落统一起来,用信仰的力量,让人们懂得了团结、平等、宽容;他留下的《古兰经》,成了亿万穆斯林的精神指引,里面的教义,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如今,每年都有几百万穆斯林从世界各地来到麦加朝觐,他们走在穆罕默德曾经走过的路上,亲吻黑石,在阿拉法特山上祈祷,就像 1400 多年前那样。在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里,穆罕默德的陵墓前,总有信徒在祈祷,他们拿着念珠,轻声念着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就像穆罕默德当年那样。

其实,穆罕默德不是神,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有过孤独,有过痛苦,有过迷茫,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使命,始终相信真主的指引。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仰,有坚持,有宽容,就能改变自己,也能改变世界。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可只要我们像穆罕默德那样,不放弃,不退缩,坚守自己的初心,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麦加的风,吹了 1400 多年,它吹过克尔白的黑石,吹过麦地那的清真寺,也吹过每个有信仰的人的心里。那风里,藏着穆罕默德的故事,藏着一个文明的觉醒,也藏着每个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