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北高原的右玉县,这片被风沙雕琢过的土地,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右玉羊肉。这里年均气温仅 4.2℃,广袤的草原上生长着沙葱、苜蓿、野韭菜等数十种天然牧草,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让右玉羊肉成为了舌尖上的 “塞北珍馐”,肉质细嫩无膻味,营养丰富,是当地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符号。
右玉羊肉的独特品质,源于羊儿们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右玉县拥有近百万亩天然草场,夏季绿草如茵,冬季银装素裹。羊群在草原上自由觅食,不仅吃鲜嫩的牧草,还会啃食沙棘果、野葱等带有特殊香气的植物。这些天然食材在羊的体内转化,赋予了右玉羊肉独特的风味 —— 肉质紧实却不柴,脂肪分布均匀,煮熟后香气浓郁,却没有常见羊肉的膻味。当地牧民常说:“咱右玉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这句话生动道出了右玉羊肉品质上乘的秘诀。
在右玉,羊肉的烹饪方式丰富多样,每一种做法都能展现其独特魅力。最经典的当属 “手把羊肉”,将新鲜的羊肉切成大块,冷水下锅,仅加入少许盐和姜片,小火慢煮。

煮好的羊肉色泽洁白,用手抓起一块,蘸上当地特制的醋蒜汁,入口鲜嫩多汁,满口都是羊肉的原汁原味,细细咀嚼,还能尝到一丝牧草的清香。这道简单的菜肴,却最能体现右玉羊肉的高品质,是当地人招待贵客的首选。
除了手把羊肉,“羊肉臊子面” 也是右玉人餐桌上的常客。将羊肉切成小丁,与土豆、胡萝卜、辣椒等食材一同炒制,制成香气扑鼻的臊子。煮好的面条浇上滚烫的臊子,再撒上一把葱花和香菜,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臊子面就做好了。面条筋道爽滑,臊子咸香浓郁,羊肉小丁软烂入味,一口下去,暖身又暖心,尤其适合寒冷的冬日食用。
近年来,右玉羊肉不仅是当地百姓的家常菜,还逐渐走出晋北,成为备受全国食客喜爱的美食。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羊肉产业,从养殖到加工都建立了严格的标准,确保每一块进入市场的右玉羊肉都品质过硬。如今,在太原、北京等大城市的餐馆里,“右玉羊肉” 已成为招牌菜,不少游客专程来到右玉,只为品尝这一口来自塞北草原的鲜美。
右玉羊肉,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右玉人的生活智慧与地域文化。它见证了右玉从风沙之地到生态绿洲的变迁,也用独特的风味,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一口右玉羊肉,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对塞北风情的别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