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所幼儿园几乎都存在一些被遗忘的角落:或许是建筑之间狭长的通道,或许是背阴的一小块草坪,又或者是大门入口处一个尴尬的转角。
这些被浪费的空间也是闲置的资源,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最新的设计实践,与大家分享:如何用一座精心设计的大型玩具,将这些角落转化为活力无限的儿童乐园。
1、一个被“剩下”的狭长空间
这个幼儿园的园长找到我们时,希望能更新园区中央陈旧的大型滑梯,又指着一处位于两栋教学楼之间的狭长地带叹气:“这个地方宽度有限,孩子们也不爱去,真不知道能拿来做什么。”


我们现场勘察后发现,这个角落一侧是教学楼,另一侧是栅栏,极为狭长。当时地面只有普通的绿植,对儿童缺乏吸引力。综合来看,它的确是一个典型的“闲置角落”。
然而,在我们眼中,这个狭长的形态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机会。它不适合放置传统意义上庞大、臃肿的综合性玩具,但这恰恰为定制一个符合场地气质、能够引导孩子进行线性探索和深度游戏的“非标”装置提供了舞台。


尤其是紧挨着狭长走道的广场上,还有一个不规则的边角。这更为我们发挥设计灵感提供了更多空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不为填满空间而设计,而为激活空间而创造。
2、从“通道”到“探险长廊”的蜕变
传统的设计思路是“放置一个玩具”,而我们的思路是为这个空间量身打造一个多样化游戏体验长廊。
1、功能整合,一物多用
我们摒弃了单一功能的滑梯或攀爬架,而是设计了一个集攀、爬、钻、滑、探、憩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线性复合体。
廊道的一侧与外面广场的玩具相连,这是一个需要手脚并用攀爬而上的“瞭望塔”。小朋友们登上塔顶,就能够获得开阔的视野。塔的一侧,连接着一个快速而安全的波浪形滑梯。孩子完成整个探索后,可以畅快地一滑而下,循环往复。


穿过“瞭望塔”,孩子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从上方的空中栈道前进,浏览高处的风景。二是从下方的“奇趣长廊”经过,体验沙水游戏、感官小路等等。这个设计尊重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也让游戏路径变得更加丰富。


2、巧借场地条件,化劣势为优势
走出狭长的廊道,广场的空间更为开阔。我们沿着不规则的场地边缘设计了更多、更复杂的游戏设施。大型滑梯、钻网、滑道等等应有尽有,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们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


此外,我们选择了温暖的原木色作为玩具主体色,把明亮的红黄蓝作为局部点缀,以提亮空间。整个游戏设施如同童话中的精灵居所,充满着自然、梦幻的美感。
那个曾经被忽视的角落,现在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型玩具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它成了一个引发社交、激发想象力的媒介。体能课上,它是完美的训练场;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研究光影的奥秘;语言活动中,探险故事成了最好的演讲主题。这个被激活的角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承载地。

3、结语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想与各位教育工作者分享的是:重新审视您的园区, 带着发现的眼光走一遍,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或许正蕴藏着最大的惊喜。
而一次巧妙的改造,必然是深度契合场地气质、解决特定问题的。有时候,一个精心为角落定制的玩具,其价值远胜于场地中央一个昂贵的“标准件”。
如果您也在为园中某个尴尬的角落而烦恼,不妨换个思路——它可能正等待着,被一座独一无二的大型玩具,点亮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