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的刘女士在水果市场购买整箱芒果时遭遇了一场消费闹剧。她以135元的价格购入一箱标称34斤的芒果,回家拆箱后却震惊地发现,箱内竟填充着大量包装纸,经称重这些纸张连同纸箱重达16斤,几乎占去总重的一半。
刘女士表示,自己因喜爱食用芒果,特意前往批发市场整箱购买以期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拆箱过程中,她发现芒果数量明显偏少,进一步检查才揭开了箱底的秘密——厚厚的衬纸精心铺垫,使得外包装看起来充实饱满。

"这简直太离谱了!"刘女士带着证据返回市场与摊贩对质时,商家却态度强硬地回应:"包装弄乱了不退,纸也不是我放的,你可以报警。"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刘女士更加愤慨。
此事件引发三个关键法律问题:
首先,关于经营者告知义务的履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应当明确告知商品的净重、毛重等关键信息。本案中商家以整箱为单位销售,却未明确标示包装物重量,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关于消费欺诈的认定。法律意义上的欺诈需同时具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诱导消费等要件。虽然商家未主动说明包装重量,但若能证明其确实按整箱进货、整箱销售,且未对箱内物品作虚假承诺,则较难认定为欺诈行为。
第三,关于重大误解的适用。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予撤销。刘女士误将包装重量计入果品重量而做出购买决定,符合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有权要求撤销交易。

此类"包装陷阱"在生鲜行业并不罕见。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供应商会在包装上做文章,使用加厚纸板、夹层填充等手段增加毛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建议,购买整箱商品时应要求商家明确标示净重,并当场验货,保留购物凭证。
目前,刘女士已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专业人士指出,此案反映出商品销售中标准化、透明化的重要性。无论是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商户,都应恪守诚信原则,明确标示商品信息,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