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我被拐卖,买家夫妇供我上清华,如今我这样报答他们
......
"孩子,你不是我们亲生的……你是我们……买来的。"
母亲王秀珍在病床上痛苦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的世界瞬间坍塌了。二十三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这个农民家庭的骄傲,从小县城考上清华,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儿子。
"三千块钱……当年就三千块钱……"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小,"我们知道错了,但我们是真心爱你的啊……"
看着养育我二十三年的父母,我的心彻底乱了。他们确实犯了法,但这些年对我的爱却是真实的。网友们在网上骂他们是"人贩子",要求我"大义灭亲";其他被拐儿童的家属哭着上门,要我为所有受害者"讨公道"。
我该恨他们还是爱他们?我该选择法理还是人情?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我痛苦挣扎的时候,父亲竟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01
那是2012年的深秋,二十三岁的儿子正埋头准备考研复习,想着用更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这些年的养育之恩。清华本科毕业的他,从小就是父母的骄傲,也是整个县城里的传奇。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走出的清华生,这样的故事在那个年代足够让所有人津津乐道。
可是命运总爱在人最得意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
母亲王秀珍突然晕倒,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的诊断如晴天霹雳——胰腺癌晚期,最多还有三个月时间。
儿子当场就跪在了医院的走廊里,那个一向坚强的年轻人哭得像个孩子。他无法接受,刚刚还在为他准备考研营养餐的母亲,怎么突然就……
接下来的日子,一家人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父亲林建国整日以泪洗面,儿子更是放弃了考研,守在母亲病床前寸步不离。
那个夜晚,母亲的病情突然恶化,医生说随时可能……儿子握着母亲瘦弱的手,一遍遍地说着感谢的话。
"妈,这些年您和爸为了我吃了太多苦,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们……"
没想到这句话却像是触动了什么机关,母亲突然激动起来,眼中涌出大滴的泪水。
"孩子……妈妈对不起你……"母亲的声音微弱得像风中的蜡烛,"有件事,妈妈瞒了你二十三年……"
儿子的心突然悬起来,有种不祥的预感。
"你……你不是我们亲生的……"母亲的话每一个字都像刀子一样刺进儿子的心脏。
"什么?"儿子以为自己听错了。
"当年……当年我生不出孩子,你爸急着要个儿子传宗接代……"母亲痛苦地闭着眼睛,"我们……我们花了三千块钱……把你买回来的……"
这句话如雷贯耳,儿子的脑子瞬间空白了。二十三年来对自己身世的所有认知,在这一刻全部坍塌。
那些年所有的疑问突然有了答案:为什么自己的长相和父母一点都不像?为什么自己的性格和他们差别这么大?为什么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像是这个家的外人?
"不可能……这不可能……"儿子摇着头,拒绝相信这个残酷的真相。
母亲挣扎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小包裹,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个襁褓中的婴儿,还有一张纸,记录着这个婴儿身上的胎记位置。
"这是当年中间人给我们的……说是万一将来你要找亲生父母,这些能当证据……"母亲哭着说,"孩子,妈妈知道错了,但是这些年妈妈是真心爱你的啊……"
儿子看着手中的照片和记录,那些胎记的位置和自己身上的一模一样。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他不得不相信。
"中间人叫什么?在哪里?"儿子的声音变得冰冷。
"叫刘……刘三儿,以前在县城做生意,后来听说搬到市里去了……"母亲虚弱地说。
儿子攥紧了照片,心中涌起巨大的愤怒和困惑。这二十三年来,他到底是谁?这个家对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父母对他的爱是真的,还是因为花钱买来的所以格外珍惜?
他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他决定要搞清楚一切真相——他的真实身份,他的亲生父母,以及这个家对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02
知道真相后,儿子也踏上了寻找真相的路。他心里明白,不搞清楚自己的身世,这辈子都不会安心。
找到刘三儿并不难,这个当年的中间人现在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在市里开着一家小商店。看到儿子拿出的照片,老头的脸色立刻变了。
"这事都过去二十多年了,你还翻出来干什么?"刘三儿明显很紧张。
"我只想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儿子的态度很坚决。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刘三儿终于松了口。原来当年那个婴儿是从河北一个村子里弄来的,孩子的父母叫张丽华和王大山,因为家里太穷养不起,才忍痛卖掉了孩子。
拿到地址后,儿子迫不及待地赶到了河北那个小村庄。可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他突然想起了一个细节——当年父亲为什么这么急着要个儿子?
回到家里,他开始仔细观察父亲的言行。这一观察不要紧,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开始浮现出来。
父亲林建国在村里一直很要面子,老是跟人炫耀自己有个清华的儿子。而且每次说起儿子,都会特别强调"这是我林家的种"、"我林家祖坟冒青烟了"。
儿子越想越不对劲,终于忍不住直接问父亲:"爸,当年你们买我,是不是就是为了传宗接代?"
父亲的脸一下子红了,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你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把我当成工具?"儿子的声音越来越大,"花钱买来的儿子,好歹也是个儿子是不是?"
"不是的……不是的……"父亲急得直摆手,但是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儿子心里明白了,父亲虽然这些年对他很好,但最初的动机确实很功利。在那个年代,一个男人没有儿子是会被人瞧不起的,所以他们才会花钱买孩子。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儿子来到了河北的那个村子。
经过打听,他找到了张丽华和王大山。可是见面的那一刻,他的心彻底凉了。
这对夫妻现在过得还不错,王大山在镇上开了个小饭店,张丽华在家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和一个八岁的女儿。看到儿子出现,他们的表情先是惊讶,然后是慌乱,最后是冷漠。
"你是……那个……"张丽华看着眼前这个穿着体面的年轻人,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我是你们当年卖掉的儿子。"儿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王大山和张丽华对视了一眼,脸上写满了尴尬和不自在。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现在有了新的生活,你也有你的生活,就别来打扰我们了。"张丽华的话说得很冷淡。
"我不是来要什么的,我只是想认识一下自己的亲生父母。"儿子试图解释。
"算了吧,当年的事就算了,现在各过各的。"王大山更是直接,"我们不想让现在的孩子知道这些事。"
站在这对陌生夫妻面前,儿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绝望。这就是他的亲生父母吗?二十三年前因为穷把他卖掉,现在生活好了又嫌他来打扰。
反观那边的养父母,虽然最初的动机有问题,但这些年对他的关爱是实实在在的。可是知道了真相后,他总觉得那些爱里掺杂着太多功利的成分。
回到家的路上,儿子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自己到底属于哪里?
养父母有自己的目的,亲生父母不要他。一个花钱买来的孩子,一个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他在这个世界上到底算什么?
那天晚上,儿子一个人坐在母亲的病床前,心里空荡荡的。他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无根之萍,什么叫做无家可归。
03
儿子从河北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和父亲有说有笑,甚至连正眼都不愿意看他。
父亲林建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文化不高,但他看得出儿子心里的痛苦。
那天晚上,父亲终于忍不住了。他走到儿子房间门口,看着儿子背对着他坐在桌前发呆的样子,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孩子,爸知道你心里不好受……"父亲的声音很小,"爸也知道当年做错了事。"
儿子没有回头,但是身体明显僵硬了。
"可是这些年,爸对你的爱都是真的啊。"父亲的声音开始颤抖,"你妈病得这么严重,随时都有可以离开我们,爸就你这一个儿子了,爸不能再失去你。"
"那当年为什么要买我?"儿子终于转过身,眼中满含泪水,"你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把我当成工具?"
父亲一下子跪在了地上,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孩子,爸承认,当年确实有私心。爸想要个儿子传宗接代,想在村里有面子。可是这些年,爸是真心疼你、爱你的啊!"
看着跪在地上的父亲,儿子的心彻底乱了。这些年父亲对他的好,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为了供他上学,父亲在工地上干最苦最累的活;为了给他买学习资料,父亲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他考上清华那天,父亲激动得一夜没睡……
"我该恨你们还是爱你们?"儿子终于爆发了,"你们明明犯了法,可是又对我这么好!你们明明有私心,可是又为我付出了一切!我到底该怎么办?"
父亲听着儿子痛苦的嘶吼,心如刀绞。他甚至主动提出要帮儿子联系亲生父母,想让儿子回到真正的家庭去。
可是事情很快就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不知道是谁把这件事传到了网上,很快就成了热门话题。网友们的评论一边倒地谴责养父母,要求儿子"大义灭亲",举报这对"人贩子夫妇"。
"清华学子竟然是被拐卖的?这对买家夫妇必须受到法律制裁!"
"不管他们对孩子多好,买卖人口就是犯罪!"
"这个清华生如果不举报养父母,那就是助纣为虐!"
网友们甚至人肉搜索出了父亲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不断有人打电话骚扰,甚至跑到家门口拉横幅示威。
更让儿子难受的是,其他被拐儿童的家属也找上门来了。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突然来了七八个人,有男有女,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他们一进门就哭天抢地,拉着儿子的手不放。
"好孩子,你一定要为我们讨公道啊!"一个中年妇女抱着儿子的胳膊哭诉,"我家孩子被拐走十五年了,到现在都找不到。你现在有能力了,一定要帮我们啊!"
"你不举报这些买家,就是对所有受害家庭的不公!"一个男人激动地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买家,哪来的拐卖市场?"
面对这些痛失孩子的父母,儿子的心情更加复杂了。他理解这些家长的痛苦,也知道他们说得有道理。可是一想到要亲手把父亲送进监狱,他又觉得自己做不到。
那些天,儿子夜夜失眠。一边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谴责声,一边是其他受害家属的哭诉,另一边是养父母二十多年的真情。
法理和人情,正义和恩情,受害者和恩人,这些完全对立的身份在他身上交织,让他快要撕裂了。
他开始理解为什么古人说"忠孝难两全",有些选择注定没有标准答案。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儿子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无路可走。不管他选择哪条路,都注定要伤害一些人,都注定要背负一些痛苦。
这就是成年人世界的残酷,很多时候,你必须在两种痛苦中选择一种。
04
经过几个星期的煎熬,儿子决定采取低调策略,既不主动举报,也不公开表态,希望时间能让这件事慢慢平息下去。
他删除了所有社交媒体账号,拒绝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甚至很少出门。网络上的热度确实在慢慢降低,那些受害家属也不再频繁上门,父亲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
儿子以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他甚至开始规划未来,想着等风头过了,就重新开始准备考研,继续自己的人生。
那段时间,父子俩的关系也在慢慢修复。虽然心里还有疙瘩,但儿子开始理解父亲当年的不得已,也开始珍惜这些年来的父子情分。
然而,就在儿子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父亲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上午,父亲像往常一样早起准备去工地干活。可是这一次,他没有扛起铁锹,而是换上了那件只有过年才穿的蓝色外套。
"爸,你今天不去工地吗?"儿子有些奇怪。
父亲看着儿子,眼中满含不舍和决绝:"孩子,爸要去自首。"
"什么?"儿子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些天爸想明白了,做错事就要承担后果。爸不能让你一辈子背着这个包袱。"父亲的声音很平静,但儿子听得出其中的痛苦。
"爸,你疯了吗?现在风头都过去了,为什么要……"
"因为爸是个男人。"父亲打断了他,"男人做了错事,就要敢于承担。"
没等儿子反应过来,父亲就出门了。等儿子追到公安局时,父亲已经在里面做笔录了。
"同志,我儿子是被我们买来的,我要自首。"父亲对警察说得很清楚。
警察也没想到会有这种情况,但是既然当事人主动自首,他们也必须按程序办事。
"这位同学,你需要配合我们调查。"警察对儿子说。
"我拒绝配合。"儿子的态度很坚决。
"这是刑事案件,你必须配合调查。"
"法不容情,但我有权选择!"儿子几乎是喊出来的,"我不会说任何对我父亲不利的话!"
警察和儿子在公安局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警察只能先将父亲刑事拘留,等待进一步调查。
消息很快传开了,网络上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这个清华生太冷血了,亲生父亲自首都不配合!"
"买卖人口就是犯罪,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开脱!"
"清华大学应该开除这种学生,有辱校风!"
更让儿子崩溃的是,连清华的同学也开始对他指指点点。
"他就是那个被拐卖的?"
"听说他不肯举报买家,太没良心了。"
"清华的脸都被他丢光了。"
儿子开始逃避所有人的目光,甚至不敢去食堂吃饭,不敢去图书馆学习。
最大的打击还不是这些。父亲被拘留的消息传回家后,家里的邻居都开始指指点点,说他们家出了个"人贩子"。
更糟糕的是,律师告诉他,按照法律,父亲很可能要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那天夜里,儿子一个人站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仰望着满天繁星。
二十三年前,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被人用三千块钱买卖;二十三年后,这个婴儿长成了清华学子,却要眼睁睁看着养育自己的父亲进监狱。
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爱与法,情与理,恩与义,这些本该清晰的概念在他心中变得模糊不清。
他想到了母亲病床前的话,想到了父亲跪在地上的身影,想到了那些痛失孩子的家长,想到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谴责……
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站在人生的最低谷,儿子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绝望。前方的路在哪里?他该如何选择?
夜空中的星星依然闪烁,但对他来说,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