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峻(?~328年),字子高,长广郡挺县(今山东省莱阳市)人。苏峻是东晋时期将领、叛臣,安乐相苏模之子。东晋初期,苏峻参与平定王敦之乱,拜为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散骑常侍,封邵陵郡公。不过,为朝廷立下战功的苏峻,后来也起兵造反,这是为什么呢?

一
具体来说,苏峻少年时是一介书生,很有才学,初任本郡主簿。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乱爆发,百姓流亡。在此背景下,苏峻纠合了数千家,在本县修筑堡垒。苏峻派长史徐玮传檄文于各个屯落,宣扬王化,又收拾无主的枯骨埋葬,远近之人感激他的恩义,便推举苏峻为主。
于是,苏峻在西晋末年逐渐拥有了一支兵马。等到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就任命苏峻为安集将军。当时青州刺史曹嶷上表朝廷请求任命苏峻为掖县县令,苏峻以生病为由没有接受任命。不过,这也让苏峻得罪了对方。为了避祸,苏峻率领徒众数百家渡海向南方转移。到了广陵,朝廷嘉奖他从远处来到,就改任他为鹰扬将军。

因为正好遇到周坚在彭城谋反,苏峻帮助东晋朝廷讨伐周坚,因为立下战功,苏峻被拜为淮陵内史,升任兰陵相。自此之后,苏峻为东晋朝廷南征北战。永昌元年(322年),江州刺史王敦谋反。朝廷下诏,命苏峻讨伐王敦。不久之后,朝廷军队被王敦击败,苏峻退保盱眙。淮陵的旧吏徐深、艾毅请求朝廷任命苏峻为内史,朝廷认可,加号奋威将军。
二
太宁二年(324年),苏峻被晋升为临淮内史。与此同时,王敦进攻都城建康,尚书令郗鉴建议朝廷召苏峻及刘遐援助京都,王敦派遣苏峻的哥哥前去劝苏峻不要勤王。但是,苏峻不听游说,率军奔赴京都。
得知苏峻前来的消息后,王敦军便在当夜到竹格渚,打开寨门即将出战,苏峻率领部将韩晃在南塘阻击,大败王敦军队。紧接着,苏峻又随庾亮追击并打败沈充。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平定王敦之乱的过程中,苏峻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王敦去世后,苏峻被晋升为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加散骑常侍,封邵陵郡公,食邑一千八百户。

对此,在不少历史徐哲看来,苏峻出身本来不是大族,以单家身份在纷乱之际聚众,归顺朝廷之后,一心想着立功。当时,苏峻拥有精兵一万人,武器装备也十分精良,朝廷把江北都托付给他。
自此之后,苏峻的兵众日益增多,都靠朝廷供养,运输船队连绵不断,稍有不如意,就怒骂朝廷。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司马绍去世,护军将军庾亮要征召苏峻。苏峻听到要征召他,便表示自己不能胜任。
三
咸和二年(327年),朝廷颁布优抚诏,征召苏峻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对此,苏峻一直猜疑皇帝要谋害他,便继续表示拒绝。当然,多次拒绝朝廷命令,意味着苏峻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于是,苏峻自任骠骑领军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任丹杨尹,加授前将军马雄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这可以说是公然造反了。

当时温峤、陶侃已在武昌倡议讨逆,苏峻听到义兵兴起,便采用参军贾宁的计谋,回兵占据石头城,再分兵抵御义军,苏峻军所过之处,无不残破。正是因为苏峻的士兵到处抢劫,促使其逐渐不得人心。
在此背景下,温峤与赵胤率步兵万人,从白石南下,进逼苏峻主力。苏峻与匡孝率领八千人进击,苏峻令儿子苏硕和苏孝带数十名骑兵迫近赵胤,打败了赵胤军。但是,苏峻看见赵胤败走,便过于自信的离开部众,带领数名骑兵北上突入敌阵,结果没有成功。正当苏峻准备回奔白木陂,牙门彭世、李千等用长矛投击他,苏峻从马上坠落,被斩首分割,焚烧尸骨。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作为东晋的一位叛将,苏峻的下场是比较凄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