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又有950名儿童被杀!美国要求立即推迟进攻,以色列反应令人愤怒

前言中东地区局势依旧紧张,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强度有增无减,给加沙人民造成惨重的伤亡。5月26日,联合国救济和工程局“

前言

中东地区局势依旧紧张,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强度有增无减,给加沙人民造成惨重的伤亡。

5月26日,联合国救济和工程局“近东救援局”宣布,“加沙的儿童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在短短两个月内,加沙地带又有950多名儿童死于以军炮火。

铁蹄之下,“征服加沙”的冷酷剧本

军事机器一旦开动,便很难轻易停下。

五月初,“吉迪恩”大规模地面进攻计划的绿灯亮起,数万预备役军人重返战场。

“征服加沙”的战略随后浮出水面,目标清晰得令人齿冷:彻底占领,瓦解哈马斯,解救人质,最关键的是,这次不走了,要一点点吞掉这片土地,永久保有。

国防军几乎是倾巢而出,常规步兵旅、装甲旅,乌泱泱数万人压向加沙前线。

然而,宏伟蓝图之下,战术却显得粗暴甚至丑陋。有报道捅出,以军竟强迫包括孩子在内的巴勒斯坦平民当“人肉盾牌”,让他们先进去趟雷,探查有没有伏兵。

这无疑是对《日内瓦公约》赤裸裸的践踏。

讽刺的是,有人分析说,即便装备占尽优势,以军士兵面对藏在废墟里的哈马斯武装,心里还是发怵。

当然,哈马斯把地道挖得跟迷宫似的,又跟平民区搅和在一起,也确实让区分敌我难上加难,平民伤亡因此更重。

更狠的还在后头。以色列军方计划在未来几个月里,把加沙近两百万巴勒斯坦人,一股脑儿塞进只占加沙总面积四分之一的三个指定区域。

这招釜底抽薪,想通过压缩生存空间把哈马斯活活憋死。目前,加沙大约百分之七十七的土地,已经插上了以色列的旗帜。

数字背后,废墟上的无声哭泣

数字总是冰冷的,但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撕心裂肺的痛。

从去年十月冲突爆发,到今年五月下旬,加沙卫生部门说,超过五万三千人没了性命,十二万多人受伤。

如果算上那些还埋在瓦砾堆下没挖出来的,这个数字恐怕要冲到二十万。

想想看,这片巴掌大的地方,短短两个月,就有九百多个孩子死在炮火下。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官员哀叹:“加沙的孩子们,正经历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人道救援的物资,食物、药品,想送进去比登天还难,饥饿和疾病像饿狼一样吞噬着生命。

医院早就塌了半边天,伤员挤得没处落脚,侥幸活下来的人只能躲在摇摇欲坠的地下室里,听着头顶没完没了的空袭。

学校、居民区,哪儿都躲不过。巴勒斯坦记者联合会控诉,二百多名同行死在了加沙,他们的镜头和笔,再也记录不了这片土地的苦难了。

四面楚歌?以色列的“朋友圈”正在缩水

以色列在国际上越来越像个孤家寡人。美国,它最重要的老大哥,五月底就明确说了,希望以色列缓一缓军事行动,给换人质的谈判多留点时间。

可以色列理都不理,反而攻势更猛。

华盛顿那边还在想办法跟哈马斯搭上线,可效果微乎其微。

上周在多哈的直接谈判,也是不欢而散,以色列代表团甩手就走,还把剩下的人全叫了回来,理由是哈马斯不接受美国的新方案。哈马斯则回怼,说以色列压根没诚意,就是来演戏的。

僵持之下,以色列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也肉眼可见地冷了下来。

听说内塔尼亚胡因为在加沙打得太狠,又不让人道救援物资顺利进去,已经把不少“西方朋友”的耐心都磨没了。

英国暂停了跟以色列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欧盟也盘算着要不要拿人权条款说说事。

法国、英国、加拿大更是罕见地站在一起,强烈反对以色列扩大军事行动,催着它赶紧停火,让人道物资进去。

连美国国会内部,都有人在嘀咕,要不要少给以色列点军事援助。

更有意思的是,美以两国在也门胡塞武装、伊朗核问题这些事上的小九九也摆上了台面。

有消息说美国佬在中东办事开始绕开以色列,还有前以色列国安顾问直指美国“在背后搞小动作”。

不管两国领导人怎么否认,那道裂痕,是明摆着的事实。分析人士大多摇头,觉得核心问题上,双方差得太远,短期内想停火,难!

战火不光在外头烧,也在以色列自己家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场仗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以色列老百姓心里也没底。很多人担心打太久,经济扛不住,更怕这场人道灾难把以色列的国际脸面丢光。

内塔尼亚胡嘴上硬气,不少人觉得,他主要是为了哄住执政联盟里的强硬派和极右翼,保住自己那把快坐不稳的椅子。

可军队里的厌战情绪,已经快藏不住了。预备役人员的出勤率掉到一半都不到,超过十万人用“静默拒绝”的方式躲避征召。

军方没办法,只好搞了个“上一周班回一周家”的轮休政策救急,但高昂的成本摆在那,人手还是紧巴巴的。

罗恩·费纳不是孤例,他被判刑那天,几百个以色列人在监狱外头声援他,举着“停止战争”的牌子。

以色列民主研究所的民调也说,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的以色列犹太人,宁愿停火换人质,也不想再这么打下去了。

之前,还有八千名军人,连情报精英部队的人都有,联名要求结束冲突,公开批评的打法。

按以色列法律,拒服兵役最高能判三年,可当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琢磨这场仗到底值不值的时候,法律的板子,似乎也没那么吓人了。

冲突的火星还溅到了别处。也门的胡塞武装不停地往以色列扔导弹和无人机,还吹嘘用高超音速导弹打中了本-古里安国际机场,搞得机场一度停摆,几百万人紧急疏散。

虽然以色列军方说拦住了不少,但各地响个不停的防空警报,还有一些军事设施受损,无疑让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铁穹”系统脸面有点挂不住。

胡塞武装在网上大吹大擂,以色列官方对自己到底伤了多少、损失了啥,却一直含含糊糊,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反而更让人浮想联翩。

当一枚石子投入怒海,即便微小,也搅动了暗流。

战争这台绞肉机,碾碎的不仅是异乡的血肉,也在撕裂着自己的肌体。以色列如果真没了美国这个靠山,那孤立无援的滋味,恐怕难以想象。

而对于加沙的那些人来说,无论最后政治怎么收场,他们心里的伤疤,恐怕要几代人才能慢慢淡去。

这场被一些人称为可能让巴勒斯坦“名存实亡”的战争,正用最残酷的方式,重塑着中东的版图,也拷问着每一个卷入其中的灵魂。

迷雾重重,那缕叫做和平的微光,究竟藏在哪个无人知晓的角落?

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