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总统泽连斯基罕见点名批评印度,并对莫迪表达了不满。他不仅指责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资助了普京的战争机器”,还公开力挺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决定,称这是“十分正确的做法”。这番表态可谓毫不留情,彻底撕下了印度一直试图维持的所谓“中立面具”。
泽连斯基对莫迪的不满,根植于印度在俄乌冲突期间与俄罗斯持续加强的经济合作,尤其是能源贸易。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大量购买打折的俄罗斯石油,进口份额一度飙升至40%以上,成为俄罗斯在亚洲最大的客户之一。
这种采购行为虽然为印度带来了经济实惠,满足了国内庞大的能源需求,还通过炼油后再出口赚取了可观的差价,但在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看来,这相当于间接资助了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泽连斯基在接受印度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普京正在利用出售石油和天然气的资金来资助对乌克兰的战争,普京得以发展战争经济,背后是"有印度等国家提供的数十亿美元的支持"。
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泽连斯基的不满。 峰会上莫迪与普京频繁互动,这被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视为"公开支持俄罗斯"的姿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莫迪启程前往天津参加上合峰会之前,他还特意与泽连斯基通了电话,重申印度"全力支持乌克兰恢复和平与稳定"的立场。 莫迪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让泽连斯基感到了被背叛,从而促使他通过美国媒体公开表达对印度的不满。
泽连斯基对莫迪的不满,还源于印度试图在俄乌冲突中扮演调解角色,但却表现出的明显偏袒。莫迪曾先后访问俄罗斯和乌克兰,试图展示印度作为中立调解人的形象。 然而,在访问俄罗斯期间,莫迪与普京亲切会晤、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双方将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深化合作。
特别是莫迪访问俄罗斯期间,正值基辅一家儿童医院遭遇袭击,乌克兰方面对此极为敏感,而莫迪却只在普京面前进行了"含蓄的谴责"。 这种看似偏袒俄罗斯的行为,令泽连斯基感到极度的失望,称此举"极其令人失望,也是对和平努力的毁灭性打击"。
莫迪曾专门乘坐20小时的火车前往基辅访问,泽连斯基亲自迎接,双方进行了热情的拥抱与交谈,还发布了加强经贸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联合声明。
然而,莫迪刚离开乌克兰,泽连斯基就公开批评印度"资助俄罗斯",这种迅速"翻脸"的做法显示了乌克兰对印度政策的极度不满。 泽连斯基甚至一点面子也不给,直接通过印度记者向印度政府喊话,要求其"考虑"采取措施阻止资金流入俄罗斯武装部队。
泽连斯基支持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决定,更是彰显了其对莫迪政策的不满程度。 特朗普政府于8月初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月底又额外追加25%,以回应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国防设备的行为。
泽连斯基公开支持这一决定,称这是"正确的做法",有助于向普京施加"额外压力"。 他强调:"继续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应承担后果,加征关税是必要的"。 这种明确支持美国制裁印度的立场,彻底暴露了乌克兰对印度政策的不满已经公开化。
印度方面的回应则显得既委屈又强硬。印度政府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不会轻易选边站队。 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确认,新德里仍将按照自己的经济需求去购买俄罗斯石油。 印度国会议员沙希·塔鲁尔则回击美国商务部长霍南德·卢特尼克关于"印度将道歉"的威胁,表示新德里拒绝道歉。
塔鲁尔认为,美国就是故意针对印度,并指出欧洲付给俄罗斯的钱更多。 印度网民也对泽连斯基点名批评印度表示不满,认为"我俄贸易水平远大于俄罗斯印度的贸易水平,所以应该将我们单列出来"。 印度电视台认为乌克兰故意偏袒我们,拿印度作为"顶包"的,因为他们害怕激怒我们。
泽连斯基对莫迪的不满还源于印度在国际场合中对乌克兰和平进程的态度。莫迪没有出席6月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印度代表也没有签署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 尽管泽连斯基曾暗示下一次乌克兰和平峰会可能在印度举行,但印度对此表现得并不积极。 在泽连斯基看来,印度这种立场简直就是"吃两头好处",既不愿意承担制裁俄罗斯的代价,又想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
乌克兰需要的是坚定的支持者,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旁观者。 正因如此,泽连斯基才会公开对美国的关税措施表示支持,甚至毫不客气地将矛头指向莫迪本人。 对于正在拼命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的乌克兰来说,印度"支持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支持"。
深层来看,泽连斯基对莫迪的不满反映了印度外交政策的内在矛盾和乌克兰对国际支持的迫切需求。印度试图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既不愿得罪华盛顿,也不想失去莫斯科的支持。 印度与美国存在广泛的经贸和科技合作关系,也是所谓"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同时,印度又需要从俄罗斯获得稳定的能源和武器供应,毕竟,印度的军备体系高度依赖俄制装备。
然而,这种骑墙政策在俄乌冲突的极端背景下注定难以让各方都满意。 对乌克兰而言,正处于国家生存危机之中,需要国际社会明确站队支持,而不是模棱两可的中立表态。
泽连斯基的公开发难,其实是对印度"模糊外交"的一次警告:在大国博弈的格局中,骑墙并非永远的安全选择。 莫迪或许以为自己能够在我美俄之间灵活周旋,但现实是,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国际社会的站队也越来越明朗化。 印度再想靠左右逢源获取最大利益,只怕未来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泽连斯基的批评也揭示了印度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虽然印度自视为"世界大国",但在关键的国际危机中,其影响力和立场选择仍然受到质疑。
泽连斯基对莫迪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间接资助俄罗斯战争机器、印度在国际场合中看似支持俄罗斯的行为、印度在乌克兰和平进程中的不积极态度以及印度试图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等方面。这种不满已经公开化,并通过支持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的方式表达出来,标志着乌克兰与印度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紧张阶段。
在俄乌冲突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印度这种试图平衡各方利益的外交策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而乌克兰对明确国际支持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这一争端不仅影响两国双边关系,也反映了在当前国际秩序中,中等大国在地缘政治冲突中面临的艰难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