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肖金满老师:《恒卦:玄奘西行取经恒心坚定》

国学易经文化传承师 —— 肖金满老师讲到:在《易经》的智慧体系中,恒卦蕴含着深刻的关于持之以恒、坚守正道的哲理,而玄奘西

国学易经文化传承师 —— 肖金满老师讲到:在《易经》的智慧体系中,恒卦蕴含着深刻的关于持之以恒、坚守正道的哲理,而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便是对恒卦精神的生动演绎和绝佳诠释。

恒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 32 卦,其卦象为巽下震上,象征着风雷交加。《说文》中提到:“恒,常也。” 意味着恒有持久、固定不变之意。卦辞 “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表明只要坚守正道,持之以恒,便能通达顺畅,无灾无难,有所作为。

玄奘出生于隋朝末年,当时佛教经典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存在诸多问题,版本差异、译文晦涩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佛法的理解。为了寻求更纯正、更完整的佛法教义,玄奘毅然决定西行取经,这一决定,正如同恒卦所倡导的 “利有攸往”,明确了方向,便坚定地踏上征程。

从长安出发,玄奘一路西行,穿越了茫茫的沙漠、险峻的高山。在穿越莫贺延碛沙漠时,他遭遇了缺水、迷路等极端困难,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几乎丧命。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始终没有放弃,这体现了恒卦中 “君子以立不易方” 的精神,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要坚守自己的正道和初心。

在恒卦的爻辞中,初九爻 “浚恒,贞凶,无攸利”,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深挖不止,而要把握好度。玄奘在西行途中,也并非一味地强行前进,他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沿途的国家和寺庙停留,学习当地的佛法知识,与高僧交流探讨,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是他在坚守目标的过程中,懂得灵活调整、审时度势的表现。

六二爻 “悔亡”,意味着当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品德和素质时,悔恨就会消亡。玄奘自幼便对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他勤奋好学,在出发西行之前,已经在国内积累了深厚的佛法基础。这种扎实的基础和优秀的品德素养,成为他在西行路上克服重重困难的重要支撑,让他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生悔恨之意。

九三爻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强调了保持恒久品德的重要性。玄奘在漫长的西行取经过程中,始终坚守着佛教的戒律和道德规范,他不贪图财物、不迷恋权力,一心只为求取真经。他的行为举止展现了一位高僧应有的品德和风范,赢得了沿途各国人民的尊重和赞誉,反之,若他不能坚守品德,便可能会遭受羞辱,取经之路也必然会更加坎坷。

九四爻 “田无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就很难有所收获。玄奘深知这一点,他在西行途中,积极主动地与不同国家、不同教派的僧人交流,广泛收集佛教经典。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就像一位勤劳的农夫,在佛法的田野里辛勤耕耘,最终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珍贵的经典。

六五爻 “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对于玄奘来说,这里的 “德” 就是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取经事业的执着。他以女性般的温柔和坚韧,持之以恒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这种坚持对于他来说是吉祥的,最终使他成功到达印度那烂陀寺,成为当时那烂陀寺的杰出学者。

上六爻 “振恒,凶”,警示人们不能让恒心振荡不定,否则会有凶险。玄奘在印度学习多年后,面临着是否留在印度的抉择。那里有着优越的学术环境和丰厚的待遇,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西行取经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动摇回国传播佛法的决心,最终带着大量的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完成了他的伟大壮举。

玄奘西行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数万里。他的这一伟大行为,完美地诠释了恒卦的精神内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恒卦所揭示的那样,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日月遵循天道能长久照耀,四时遵循天道能长久化生万物,而人只要久于其道,也能成就非凡的事业。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学习玄奘这种恒卦精神。无论是在追求学业、事业,还是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以玄奘为榜样,以恒卦的智慧为指引,坚守正道,保持恒心,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