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道德经》:人贪两样,一生白忙 (精辟)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有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有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名利与生命,哪个更加珍贵?生命与财货,哪个更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个更痛苦?所以,过分追求名利必然付出巨大代价,过度积累财富终将招致惨重损失。懂得知足,就不会遭受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陷入危险,这样才是真正长久。

正所谓知足常乐,懂得满足,才会有安乐的生活,贪得无厌,则会引来灾祸。

人这一生,要谨记有两样不能贪,一是不可贪便宜,赢了小利,失了人心,二是不能贪名利,贪婪过度,总要受害。

便宜不可贪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贪小便宜,吃大亏。

贪小便宜,看似聪明,其实贪得那点好处,最后会以更多的方式失去。

战国中期,秦国想吞并蜀国,但是蜀道艰险,难于上青天,秦国一直拿蜀国没有办法。后来秦相张仪想出一计,让工匠用青石雕成五头巨牛,里面设置了机关,每天在牛尾处放置散碎金子,说是神牛拉出的粪金。

然后派使臣去见蜀王,宣称“秦王仰慕蜀国的强大,愿意供献粪金牛以示交好,只是这蜀国的道路太难走了,需要蜀国自己去取。“。

蜀国大臣们一听都反对,说这秦国是虎狼之国,哪会真心与蜀国交好。可蜀王就贪图这金牛,反斥大臣们:”得了金牛,蜀国就可以富甲天下。你们这帮人全是短视之徒。“

蜀王不惜征调了数万民夫前去开山修路迎接金牛。等蜀国耗尽了国力将石牛运送到成都时,秦军也尾随着石牛直扑蜀都。

蜀王兵败逃到了武阳被杀,死前哀叹道:”我好后悔啊,就为了粪金误了江山。“

蜀王贪小利而忘大害,运送石牛的道路硬生生成了一条亡国之路。

人生在世,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占便宜,所有命运馈赠的“便宜”,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代价。

爱占便宜,会让你失去好人缘,好心态,好习惯,最终反而吃大亏,一次就把之前占的便宜全都赔回去了,甚至会赔得更多。

有道是,人穷穷一时,心穷穷一世。守拙朴,知止足,未来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名利不可贪

《渔樵闲话》中说:“为利图名如燕雀营巢,争长争短如虎狼竞食。”

世人爱名利,本无可厚非,但是物极必反,过度贪求就如食盐,恰到好处是美味,食之过多,就越吃越渴。

贪财会误己,贪名则伤身

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财富就和水一样,握得越紧,就流得越快。

明代富商沈万三富甲天下,本身守着这诺大的财富,足以安享天年,但是他却不知足,还贪恋赢一个“皇商”的虚名。他主动提出要替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还表示愿意出钱犒赏朱元璋的军队。

一介平民敢犒赏天子之军,朱元璋大发雷霆,要将沈万三处死,得亏马皇后说好话,才免了死罪,被抄家流放,堂堂一个全国首富,万贯家财化为乌有,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沈万三曾感叹:“早知富贵如浮云,何必耗尽半生心力?”。

追名逐利,都逃不过一个“欲”字,而“嗜欲深者天机浅”,一个人的欲望一旦过重,便如火烧功德林,会焚毁一切福气。

《道德经·第九章》里讲“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意思是:强求装满容器,不如适时停止。

所以说,与名无争,名就会自动到来,与利无争,利就会自动得到。

祸患的到来,全是争的结果,做到无争,也就没有灾祸了。

赚来的名利守不住,修来的名利才能长久。

点亮【在看】,转发给身边朋友。愿我们远离贪执之苦,在简单生活里,遇见最丰盛的自己。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