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人到中年,方才懂得最好的爱是灵魂的呼应,而非彼此的捆绑;是两座山峰,在风中遥相致意

它不像少年时那样,是一团要将彼此焚毁的火焰,倒更像一盏茶,初尝时有些微的苦,那苦是克制的,是清醒的,而后,才有一缕若有若

它不像少年时那样,是一团要将彼此焚毁的火焰,倒更像一盏茶,初尝时有些微的苦,那苦是克制的,是清醒的,而后,才有一缕若有若无的回甘,幽然地、久久地萦绕在生命的舌根上。

我们早已不是那张可以任由涂抹、不着边际的白纸了。我们的纸上,已有了事业潦草的草图,有家庭深浓的墨迹,有责任构筑的、不容逾越的边界。我们相遇,不像两条在汪洋中初逢的溪流,欢快地、懵懂地汇成一道;我们是两条早已自成格局的河流,带着各自冲刷出的河道,带着一路的泥沙与故事,在某一个命定的隘口,水流终于交汇。我们无法全然改变自己的流向去迎合对方,那是不自然的,也是不道德的;我们只是在并流的这一段,让水面映出彼此的云影与天光,让水声应和着,奏出一曲更为深沉、更为宽阔的乐章。

这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它不依赖于朝朝暮暮的厮守,不系于肌肤之亲的温热。它存在于一次无需解释的沉默里,存在于一个隔着人海便能读懂的眼神里。它是我说“起风了”,你便知晓我膝头旧伤的隐痛;是你说“今晚月色很好”,我便明了你心中那片无法排遣的孤独。我们像两座相邻的山,各自屹立,根基深植于自己的一方土地,却在云霭缭绕的山巅,共享着同一片高处的、清冽的空气。这是一种双向的奔赴,但奔赴的不是一个共同的巢穴,而是精神上一处共同的瞭望台。我们从那里,可以更清晰地看这个世界,也看我们自己。

于是,爱在这里,便不再是占有,而是一种深刻的“看见”。少年的爱,总带着一种天真的贪婪,想要拥有对方的全部,过去、现在与未来,恨不得将对方揉进自己的骨血,合二为一。中年的我们却懂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宇宙,有着自己不可复制的运行法则与隐秘的星辰。强行闯入或蛮横改造,都是粗暴的亵渎。最深的情意,是当我凝望你的宇宙时,我能欣赏它那些璀璨的星云,也能默然接纳它那些沉默的黑洞。我不试图去占领,我只愿做一位静默的、心有戚戚的观察者,为它的壮美而心折,也为它的伤痕而叹息。

也正因如此,我们格外地珍惜这相遇,这“相逢已是上上签”的幸运。不去贪求一个结果,不去追问那遥不可及的“永远”。永远是什么呢?是少年人轻许的誓言,是挂在悬崖边的一缕绮丽的虹,美则美矣,却承载不了现实的重量。我们更看重此刻的体验,这一分,这一秒,灵魂与灵魂真实地照面。这短暂的陪伴,究竟是命运的奖励还是惩罚?我想,它是奖励。它奖励我们在经历了世事的磨损后,依然没有完全钝化的心;奖励我们在懂得了人心的复杂与幽暗后,依然愿意选择信任与交付的勇气。它像漫长旅途中意外邂逅的一片绝美绿洲,你不能因此就停下脚步,妄图在此建屋定居,但那一汪清泉,那一片树荫,却真实地慰藉了你,滋养了你,让你有了继续前行的力气。这,难道还不够么?

所以,我接受这命运的安排。接受我们相遇得这样晚,接受我们之间横亘着的、无法逾越的现实距离,接受这份感情或许终将如夏夜流星般,划过我们生命的天际,只留下一道璀璨而短暂的轨迹。这种接受,不是懦弱的屈服,而是一种通透的智慧,一种与生命本身的辽阔与无常达成的和解。我们深情,但我们不纠缠;我们理性,但我们不冷漠。我们在这清醒的深情中,找到了一种奇异的平衡,它让我们既能投入地去爱,又能从容地准备着告别。

或许有一天,我们将回归各自的人海,像两滴露珠,在晨曦中短暂地交融,又在日光升起时,悄然地分离,各自蒸发,归于天地。但那段共鸣的时光,那灵魂被另一颗灵魂真切地、深刻地“看见”过的震颤,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生命里。它将成为一种内在的光源,在今后的、或许更为孤寂的岁月里,依然能从内部照亮我们。

如此,便爱得尽兴吧,不负这一次相遇,不负此生。让这交汇时的光芒,足以照亮我们各自余下的、漫长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