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 TikTok 达人合作的人,大多都会经历一个相同的阶段:前期靠热情,中期靠硬扛,后期靠玄学。
你永远不知道哪位达人突然断联,哪条私信被埋在 500 条消息后面,哪位看似无效的达人突然爆单,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漏掉了多少合作机会。
我曾经以为这是行业常态,是「做 TikTok BD 就必须接受的混乱」。 直到后来,我突然意识到:达人合作本质上就是项目管理,而不是“撒网-等回复”的概率论。
当我重新把整个业务当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运营后,建联效率、复购率、达人合作成功率,都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这篇文章我分享的是——我如何把达人合作拆成“项目管理体系”,以及重建流程之后带来的具体感受。

在传统的 TikTok 建联方式里,我们通常是这样工作的:
看到达人 → 点开粉丝数、视频 → 判断合不合适
私信模板复制 → 群发
等回复
回复之后再协调样品、价格、拍摄方向
最后等视频
等出单
看似流程完整,但实际执行体验只有一个字:
乱。
为什么乱?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
哪些达人最有潜力?
过去聊过的达人里,谁已经忘了、谁应该二次触达?
视频出没出单,什么时候应该复盘?
合作有没有被推进,还是已经停在某个环节卡死?
每天 50+ 私信到底有没有漏回?
过去我常常觉得自己像在疯狂“救火”。
明明一整天都在做事,但到了晚上,就是说不出自己到底推进了什么。
这就是缺乏“项目管理体系”的典型表现。
二、把达人当项目管理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把所有达人分成 5 类很多人做达人合作的第一步就是“找达人”。
但在我重新构建流程后,我发现第一步应该是:
管理达人。
我把所有达人按合作阶段进行分类,总共 5 类:
初筛达人(未沟通)
沟通过但未反馈(等待回复)
意向合作(确认需求)
进行中(发货/拍摄中)
可复用达人(曾有出单,可二次合作)
为什么这一步至关重要?
因为它直接决定你之后每天要做什么。
拿“项目管理”的视角来看:
初筛达人 → 属于销售漏斗的第一层
沟通中达人 → 是推进项目的核心
可复用达人 → 这是复购渠道,成本最低,但价值最高
在这个分类体系出现后,我第一次感觉:原来做达人合作,也可以这么有掌控感。
三、第二步:每天只专注做五件事,效率反而提升得更快过去我的日常工作状态是:从早忙到晚,但完全不清楚重点。
后来我把每日工作整理成五件事(严格执行):
新达人筛选(扩大漏斗)每天固定 30–60 分钟,只做筛选。
找到合适的达人,标签化、分组。
不急着私信,只做“准备工作”。
跟进“沟通中达人”这类达人是最可能转化的。
但也是最容易漏掉的。
通过项目管理方式,我每天固定在这个步骤推进合作。
管理“进行中达人”确认是否发货、是否收到样品、是否准备拍摄。
这里的跟进,能减少 80% 的拖延。
视频复盘(曾合作过的达人)看播放、互动、点击、GMV,
判断是否值得二次合作。
这一类达人,真实价值永远大于你想象。
复用达人,促成“长期KOC”我后来发现:
很多达人其实愿意长期合作,只是没人主动推动。
这些反而是 ROI 最高的合作。

过去,我做建联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可控。
有时候一天出单十几单,有时候完全没回复。
完全靠运气波动。
但当我把工作“项目化”后,每周都会做三件事:
(1)复盘本周数据,看清楚哪些关键动作最有效我会记录:
本周私信量
回复率
转化率
出单视频占比
达人类型(拆箱/开箱/小姐姐/评测/种草)效果差异
以前的我是凭感觉,
现在我是凭数据。
“有效动作”变得清晰了,
投入在哪里,效率就涨在哪里。
(2)找到效率瓶颈,例如:筛选效率低
回复量不足
项目卡在发货环节
达人接单率不高
内容方向跑偏 ……
这些瓶颈过去很难发现,
现在变得一目了然。
(3)制定下周优化计划有数据、有堵点、有解决方法,
你才能真正每周变强。
这也是大部分 TikTok BD 都缺少的一环。
五、应用这一套体系后,我看到的 5 个显著结果我总结一下使用“项目管理式建联”之后带来的明显变化:
建联不再靠运气,回复率持续稳定提升过去回复率常常波动在 3%~8%。 采用项目化管理后,一度稳定在 15%–20%。
不是运气好,而是动作可控。
合作成功率提升,因为你能持续跟进到“临界点”大量达人不是不想合作,
而是你没有在关键节点跟进。
当我开始“流程化推进”后,
合作成功率提升非常明显。
达人复用率暴涨,ROI直接翻倍很多达人只要合作一次成功,就愿意继续拍。
过去漏掉了很多这样的机会。
项目化管理能把他们全部“拎出来”。
漏单率下降,因为没有人再被遗忘曾经的我:
“是不是有达人没回我?”
“那个网红到底拍没拍?我忘了……”
采用这一套流程后:不会再漏掉任何人。
工作量反而下降,但产出提升以前一天从早忙到晚很累。
现在事情更清晰,不需要瞎忙。
做的事情更少,但效果更好。
这就是“有体系”和“没体系”的区别。

我花了两年时间在 TikTok 建联、达人合作这件事上,
最大的感悟不是技巧,而是:
流程本身就是效率。体系本身就是壁垒。项目管理比玄学更重要。
现在你随便问我:
今天做了什么?
哪些达人要跟?
哪些视频值得复盘?
哪些合作值得复用?
我都能马上给出明确答案。
这就是“可控的体系”,
也是很多做 BD 的人最缺的东西。
如果你也觉得建联混乱、效率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不妨试试“项目化管理”这种方法:
先把达人分层,再把流程拆分,再把动作固化。
只要你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建联就会从“乱七八糟”变成“越来越顺”。
——这是我最真实的使用体验,也是目前最值得分享的一套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