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最颠覆认知的存在,是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奇迹便藏于此。430℃的高温,能熔化铅,这样的炼狱,便是白天的水星,踩上去都能瞬间化为灰烬。-170℃的低温,能冻住任何气体,夜晚的星球骤然坠入冰窖,600℃的温差造就水星的极端,这就是太阳系最分裂的星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科学家发现了常年不化的冰山,并非零星碎冰,而是厚度可达数十米甚至十公里的冰层,数十亿年的时间,将其封存。

极地那些深不见底的陨石坑,支撑着水星对冰的留存。这颗星球的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垂直,0.03°的倾斜角,让永久阴影区成为极地陨石坑的专属形态。这些凹陷处,阳光永远无法穿透,-170℃以下的温度始终维持这个天然的低温储存室。2011年,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探测器,传回了关键数据,这些冰山的存在被彻底证实,绝非猜测而是实打实的探测结果。完美契合的自转轴倾斜角度与陨石坑,出现在这颗星球,这般精妙,很难用纯粹的偶然解释,仿佛宇宙在极端环境里特意留出一处静谧角落,专门保存这份珍贵的馈赠。
至今没有定论对这些冰的来源解释,但宇宙的未知,两种主流说法都包含。彗星和小行星,带来了水冰,太阳系早期,水星频繁遭遇大量裹着水冰的宇宙雪球撞击。撞击产生的高温,让大部分水分蒸发分解,但总有一部分幸运儿钻进永久阴影区,冰在其中慢慢凝结,数十亿年的积累,造就了如今的冰层。如果这些彗星真的是送水使者,那太阳系早期是不是像一场盛大的馈赠仪式,各个行星都可能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只是水星把这份礼物藏在了最隐秘的角落,才得以完整保留。另一种说法是水星自己造水,水星内部的水分,通过火山活动释放,这些水蒸气随着气流迁移,土壤里的含氧矿物,与它们发生反应,水分子由此生成,新生的水分子同样能迁移到极地凝结成冰。

极端温差和近乎真空的环境,本该让冰层快速消失,但大自然给它配了一层特殊的保护。冰层表面,覆盖着深色碳物质,这层10厘米厚的物质是隔热的秘密。太阳辐射,这层物质能够去阻挡它,有效减缓冰的升华速度。测算显示,在阴影区和这层物质的共同守护下,冰层每十亿年才会融化约8米,这也是它能保存数十亿年的关键。我们现在研究隔热材料时,总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各种复杂配方,却没想到在遥远的水星上,高效的隔热罩,大自然已然打造,冰层的保护罩,由碳元素构成,这种朴素的解决方案反而最有效,也给人类的材料研究提了个醒。
水,存在于太阳系的极端环境中,这一发现告诉我们,生命必需的物质,便是这种存在,比想象中广泛得多。它在太阳系的分布着,哪怕最极端的环境,也可能有它的踪迹。甚至来说,冰层之中,有太阳系早期的信息,这些冰层就像封存了几十亿年的时间胶囊,水星乃至太阳系早期的历史记录,藏在其中,撞击事件的过往、太阳风的强度,都被记录其中,行星形成时的物质构成,也留存于此。

即将登陆的人类的探测器,目标水星极地,更先进的设备,未来或许能发射,甚至钻取冰芯样本,冰芯样本,将会揭示宇宙的奥秘,比地球最古老岩石更珍贵的线索可能会被发现,比如太阳系早期的环境记录,我们对行星演化的认知,或许会被彻底改写。
在颠覆常识中前进的,从来都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用数十亿年的存在告诉我们,水星极地的冰山,宇宙的神奇,远超出人类想象。每一次后续的探测、每一个新数据,都可能带来惊喜,我们去读懂故事的等待,正被黑暗中的这些冰山静静承载,更多未被揭开的奥秘,还在等待着人类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