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的沙棘汁制作与饮用,始终与当地节气变化相契合。从白露采摘沙棘果,到冬至储存汁液,再到春分、夏至调整饮用方式,整套流程遵循时令规律,是晋北乡村生活顺应自然的典型体现。
白露过后,右玉沙棘果进入成熟期。经秋霜浸润,果实由青黄转为橙红,果肉饱满且糖分积累充足。当地农户通常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入沙棘林采摘,此时果实含水量高,后续熬煮出的汁液口感更润。采摘工具多为竹筐,避免果实挤压破损。农户采摘时会佩戴粗布指套,防止被沙棘枝上的尖刺划伤。采收后的果实需当天用清水淘洗,去除枝叶、沙土等杂质,随后即可进行熬煮,整个过程无需额外添加糖分,仅依靠果实本身的甜度即可。

冬至时节,右玉气温降至零度以下,沙棘汁需采用特定方式储存。农户将白露时熬制好的沙棘汁,分装到粗陶坛中,坛口先覆盖油纸,再涂抹一层黄泥密封,最后将陶坛埋入灶台旁的土坑内。灶台日常烧火产生的余温,能使土坑内温度维持在 5℃左右,既避免汁液结冰,又能防止变质。若冬至期间有客人来访,主人会从土坑中取出陶坛,直接倒出汁液盛于粗瓷碗中饮用,无需额外加热。
春分到来后,右玉气温回升,沙棘汁的饮用方式随之调整。农户会采摘新生的沙棘嫩叶,洗净后与储存的沙棘汁一同放入铁锅煮制,煮制时间约 15 分钟,让嫩叶的清香融入汁液中。冷却后,将汁液装入粗玻璃瓶,放入深井水中冰镇。当地井水常年温度保持在 10℃以下,冰镇半小时后的沙棘汁,成为春分时节村民午后的饮品。
夏至时,右玉日间气温较高,沙棘汁会与小米结合制成消暑食品。农户按沙棘汁与小米 1:2 的比例,先将小米煮成稀粥,再加入沙棘汁搅拌均匀,继续煮 5 分钟制成沙棘小米糊。冷却后装入瓦罐,放置在阴凉处保存。村民午间从田间劳作归来,会直接舀取瓦罐中的沙棘小米糊食用,兼具解渴与饱腹功能。村口的老槐树下,是村民聚集食用沙棘小米糊的常见地点,搭配蒲扇解暑,构成夏至时节的乡村日常场景。
右玉的沙棘汁,没有江南饮品的温婉,也没有都市饮料的精致,它带着塞北的粗粝与纯粹,藏着晋北大地的风土人情。每一口酸甜,都是沙棘树在风沙中顽强生长的印记,是农户们日出而作的辛劳,是右玉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这杯来自晋北高原的饮品,早已超越了滋味本身,成为右玉地域文化的缩影,在时光流转中,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