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山药,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炖排骨、煲汤时丢几块的那个根茎嘛?这根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
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日常饮食里加点山药,有时候就像一把钥匙,能轻轻打开身体的某些“卡点”。尤其是那些肾功能不太好的朋友,很多医生都会提醒他们注意饮食调理,而山药,就是那个既温和又实在的“老熟人”。

不少人问:“肾病吃这玩意儿有用吗?”医生也不是神仙,不能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吃了就好,但从临床上来看,有些人持续吃了三四个月后,身体的变化还真挺明显的。
这些变化,不能说是翻天覆地,但对于肾功能出了点小问题的人来说,就像是下雨天撑起了一把伞,虽不彻底挡风遮雨,但也不至于被淋个透。
先说说第一个发现得比较多的变化,就是尿蛋白的情况。有些人尿里出现蛋白,常常是肾小球“漏水”的信号。正常来说,蛋白质是好东西,身体是舍不得让它跑掉的。

但对肾病患者来说,蛋白就像漏进沙发缝的零钱,明明是自己的,却总是留不住。有意思的是,山药里头富含一种比较独特的黏液蛋白,这东西不像普通的蛋白质,它对肾小球的“过滤膜”还有点保护作用。
有人吃了几个月后复查,医生发现蛋白漏得少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哗哗”往外跑,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一样,但这个趋势确实存在。
再说说第二个改善——肾功能稳定性。慢性肾病最怕的就是“走下坡路”,一旦开始恶化,很多人就像坐上了滑梯,想刹车都难。

而那些坚持吃点山药的人,有些在复查肾功能指标时,肌酐值和尿素氮并没有明显上升,甚至还有些人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
这个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一个是山药的低嘌呤特性,它不像动物内脏、海鲜那些“高嘌呤炸弹”,不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
另一个是它富含的多糖类物质,可能对肾脏的微环境有些调节作用,就像老屋子里的木地板,打打蜡,它虽然不会变成新房子,但也不至于咯吱作响。

第三个变化,其实跟整个人的胃口和精神头有关。很多肾病患者常年吃得清淡,忌口一大堆,搞得胃口不好,整天无精打采。
而山药本身就有健脾养胃的作用,这不是迷信,也不是老中医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很多现代研究都证实了的。它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让人吃饭更有滋味,而且吃了不容易胀气。
好几个患者跟医生反馈,说自己原来吃不下饭,现在一碗粥配点山药,日子也没那么难了。一个人只要胃口好,精神状态也会跟着起来,整个人的气色也就不一样了。

最后一个让人意外的变化,是体内的一些炎症指标下降了。这个不是凭感觉说的,是有数据支撑的。像C反应蛋白、白细胞这些指标,有时候会反映身体有没有“着火”,而山药有种天然的抗氧化物质,能帮助身体“灭火”。
有研究发现,慢性肾病患者吃山药后,这些炎症指标确实有下降的趋势。虽然不能说山药就是灭火器,但它起码不是那种添柴的角色。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鼓励大家一股脑地去囤山药。凡事都得讲个度。吃多了也不好,尤其是对那些血糖偏高的人,山药毕竟是淀粉类食物,吃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总量,别一边吃山药一边啃蛋糕,那就没意义了。

还要提醒一点,有些人吃山药会过敏,尤其是生的山药皮,手一碰就痒得不行。这种人吃的时候最好戴手套,或者让别人帮忙处理。还有的人肠胃本来就不太好,吃多了山药反而会拉肚子,这种情况也得注意,不能死撑着吃。
有意思的是,不光是中医看重山药,西医也逐渐开始重视它的营养价值。有一项发表在《中国食物与营养》上的研究指出,山药中的多糖类成分在实验中对肾脏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虽然这只是实验数据,但也说明了山药并不是“只能煲汤”的配角,它在身体里的作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还有很多人会问:“我是不是也该吃点山药?”这个问题其实挺难一刀切地回答。
如果你是那种肾功能轻微异常的人,比如肌酐稍微高一点点,或者尿蛋白偶尔有点波动,那倒是可以考虑把山药当成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一周吃个两三次,每次一小块煮汤、蒸饭、炖粥都行。
但如果是肾功能已经到中重度衰竭的阶段,那就得格外小心,得根据营养师或者医生的建议来安排了。

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山药本身不是药,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它更像是一种“辅助选手”,在你配合医生治疗的基础上,给身体添点力气,就像打球时穿了双好鞋,不一定能赢,但起码不容易崴脚。
山药对肾病人来说,可能不是灵丹妙药,但它像老朋友一样,默默地给你点支持。吃得对,吃得稳,身体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好一点。医生常说:“有些病,不怕它存在,就怕你不理它。”而山药,就是你理它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王敏,李洪涛.山药多糖对慢性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1,27(2):42-45.
[2]黄丽,陈志红,林晓燕.山药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9,54(9):789-793.
[3]陈亮,王斌,张庆.慢性肾病患者的营养干预策略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39(5):392-39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