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郑州疯了?内陆砸 193 亿造港口!断航 60 年的河要复活,水从哪儿来?

不靠海、不临江的郑州,要花 193 亿建港口了!2025 年《郑州港总体规划(2035 年)》一公布就炸了锅:这座典型的

不靠海、不临江的郑州,要花 193 亿建港口了!2025 年《郑州港总体规划(2035 年)》一公布就炸了锅:这座典型的内陆城市,要让断航近 60 年的贾鲁河重新跑千吨货轮,还要打造 “空铁水公” 四位一体的交通网。

有人骂 “瞎折腾”,缺水的河南哪来的水运条件?可掰开数据算算账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冲动 —— 而是河南憋了几十年的翻身仗。

这事得从河南水运的 “过山车” 说起。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水运几乎隐身的河南,历史上曾是 “水上霸主”。战国时期就通水运,唐宋时更是南连杭州、北接河北的枢纽。

到 1960 年代末,河南有 27 条通江达海的河流,通航里程超 6100 公里,占全国水运总运量的 48%—— 说白了,当时全国近一半的货物都靠河南水路运。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十年就跌落到谷底。90 年代后航道封闭、设施老化,到 2023 年,河南港口吞吐量仅占全国的 0.75%,连零头都算不上。就说郑州的贾鲁河,曾经的黄金水道干成了 “断流河”,淤泥堆得能走人,别说货轮,小渔船都难划。河南从 “水运大省” 变成了 “水运洼地”,物流成本高得吓人,农民种的粮食、工厂造的设备,光运费就比沿海地区多花一大笔。

为啥非要在 “旱地” 里挖港口?答案藏在一组扎心的成本账里。现在河南的货运主要靠公路和铁路,可水运的成本只有铁路的 1/2、公路的 1/5。周口港早就试过水,益海嘉里的大豆走水运,每吨能省 300 块运费;卢氏县的香菇以前每公斤运费 17 块,现在走水运降到 12.5 块,出口量直接翻了八倍。河南是农业大省,每年几亿吨小麦、玉米要运出去,又是纺织、数码产品的生产基地,水运这省下来的钱,都是真金白银的利润。

更关键的是,河南的地理位置藏着先天优势。它是全国唯一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11 条大河流域面积超 1 万平方公里,加上 55.7% 的平原占比,恢复水运的成本比山区低得多。现在河南已经有了 “十纵十横” 铁路公路网,还有郑州航空港,就差水运这最后一块拼图。等郑州港建好,山西的煤、陕西的果、河南的粮能通过水运直达长三角,东部的工业品也能借河南散货到中西部,物流效率直接翻倍。

首先是 “水从哪儿来”?郑州本就缺水,航运每年要 3.56 亿立方米水,相当于 30 个西湖的量。不过规划早有准备:靠城市中水补给,把污水处理后注入贾鲁河,再建三座船闸调节水位,就像给河道装了 “电梯”,船能顺着阶梯上下航行。

山东小清河年均径流量才 7.7 亿立方米,照样跑船,这招已经被验证过了。

其次是 “钱和活” 的问题。193 亿的投资不是小数目,光贾鲁河复航就要改造 108 公里航道、改建 34 座桥梁、建 23 个千吨级泊位。但这笔钱花得值:建设期间能带动基建、设计岗位,运营后物流、仓储、码头管理能留住大批年轻人。要知道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要是家门口有活干,谁愿意背井离乡?

最难啃的还是 “60 年的老骨头”。贾鲁河淤积严重,河道又窄又浅,按三级航道标准改造,得挖泥、拓宽、截弯取直,还要给河岸铺水泥加固。中交水规院中标勘察设计,特意借鉴了广西平陆运河、山东小清河的经验,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有人说 “内陆建港是作秀”,可河南已经等不起了。全球 60% 的经济在沿海,河南要突破地理瓶颈,就得把 “死河” 变 “活道”。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超市里的河南水饺可能更便宜,老家的农产品能卖更远,外出打工的亲戚说不定能回码头上班。

现在贾鲁河的清淤船已经开工,扶沟的船闸正在打地基,193 亿砸下去,砸的是河南的物流未来,赌的是 3 亿人的发展机遇。你觉得这步险棋能成吗?

评论列表

田野清茶
田野清茶 2
2025-11-15 21:30
郑州不缺水吗?等着看笑话吧,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