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7岁湘潭大学博导刘昊霖去世,评教授不到一年,毕业于川大

37岁,正是闯的年纪,尤其对于湘潭大学的刘昊霖来说,他已经评上了教授。但是却在如此好的年纪,突然离世。根据多家权威媒体的

37岁,正是闯的年纪,尤其对于湘潭大学的刘昊霖来说,他已经评上了教授。但是却在如此好的年纪,突然离世。

根据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湖南湘潭大学37岁教授刘昊霖突发疾病去世。

很多学生不能接受,毕竟刘教授太年轻了。

学生表示,一天前还上了他的课。特别喜欢他,很认真,有耐心。

一位是刘教授的学生发评论:这老师人是真的好,教了我两门课,毕业论文辅导,学生抢想着选他。

可见刘老师有责任心,学术水平也很高。

刘昊然教授,本硕博均毕业于四川大学,于2020年开始,在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执教。

37岁的年纪,他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据说,刘昊霖评上教授还不到一年时间。

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也发布讣告:刘昊霖教授于10月25日9时29分,因突发疾病不幸逝世,享年37岁。

至于是什么疾病,讣告里并没有说,相关媒体也没有报道。

但是37岁的年纪,确实太可惜了。

这样的年纪突发疾病引发逝世,让人们不得不猜到一些心脑血管等疾病。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37岁的教授去世,还是让人痛心,真的是天妒英才。

学生称,昨天下午刘教授还给我们班上了最后一节课,划了重点。特别喜欢这位老师,非常有耐心,听到消息跟做梦一样。

这也说明刘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很多学生都表示,刘教授负责敬业,深受爱戴,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逝世。

那么刘教授逝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从他的履历上,可以有一些猜测。

刘昊霖老师评上教授,还不到一年的时间,37岁就成了博导,教授,这个成绩非常显著,但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据报道,刘教授已在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大家可能对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感觉。

可以来算一下,快30岁博士毕业,37岁就成为了博导,教授,七八年时间,刘教授到底是如何过来的?

要知道,一个老师想成为博导,需要跨越一系列高标准的门槛。

很多高校普遍要求:

博导申请人,要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并且要有硬性的学术成果,就是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还要进行严格的遴选程序。

这一系列的背后,是一个学者日复一日,压缩生活甚至睡眠的时间换来的。

严重的考核压力和激烈的学术竞争,让学者不敢有一丝松懈。

有网友评论说:37岁评上教授,就是拼命,熬夜。科研➕整理材料➕上课➕应酬等等,没时间睡觉。

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夸张,但是看刘教授的履历

,也不排除这种猜测。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刘教授的堂妹说,刘教授之所以这样拼命工作,是想让自己作为人才引进到长沙,就可以给他的孩子提供更优渥的教育资源。

刘教授作为父亲,为孩子考虑理所应当,但是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在了学术上。

当然,这样的说法还未经证实,当从侧面,也反映出刘教授生命中悲催的一面。

为了所谓的学术指标,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资源,他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不断的被学术指标,被生活的压力压着,这样来到底为了什么?

近年来,已有很多高校年轻教师,因突发疾病去世,这也引发我们的讨论,我们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学术的成功,耀眼的光环,比生命更重要吗?

网友说: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东西不必争,不必抢。多陪陪家人孩子,多出去旅游旅游,没必要那么卷。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相信刘教授也应该会明白,只是人在那个学术环境下,身不由己。

考核是一方面,但是更多的是事在人为。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对应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生活不光只有职称和读书,享受当下,可能更能体会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