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传奇征程,竟以30分钟内连摔两架舰载机的尴尬戏码告终。
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在南海的空中划出一道不自然的弧线,然后坠入大海。三名飞行员被成功救起。仅仅30分钟后,同样从“尼米兹”号航母起飞的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遭遇了同样命运。
两架飞机,一次行程,五名获救的飞行员,和一个巨大的问号——美国海军最老的航母在其谢幕之旅上,为何会上演如此罕见的连环坠机事件?

01 事故回顾:半小时的惊魂时刻
当地时间10月26日下午2点45分,南海海域,一架隶属于第73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的MH-60R“海鹰”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航母起飞执行例行任务时坠毁。
半小时后的下午3点15分,同样从“尼米兹”号起飞的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在执行例行任务时坠入南海。
这两起事故均属于最严重的A级事故,因为损失的战机价值远远超过美国海军250万美元的A级事故标准。
“海鹰”直升机采购单价约4000万美元,而“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更是高达7500万美元。
幸运的是,两起坠机事件中的五名机组成员全部获救,身体状况稳定。但这样短时间内的连续坠机,在美国海军近年历史上实属罕见。

02 阴谋论漩涡:电子攻击还是网络入侵?
事故发生后,美国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阴谋论。许多观察员担心美国航母坠毁的飞机“遭到了某种电子战或定向能武器的攻击,或者是受到网络入侵”。
英国智库地缘战略委员会副主任约翰·海明斯表示,虽然现在判断原因还为时过早,但必须考虑到两架飞机“是在地缘战略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于短时间内被击落的可能”。
曾在美国国防情报局任职的保罗·克雷斯波也推测,许多观察员担心这些飞机“遭到了电子战或定向能武器的攻击,或者是受到网络入侵”。
对这些猜测,一位中国军事博主幽默评论道:“强大的电磁攻击确实能让飞机瞬间失控,摔进海里。但你别忘了,飞机下面,还有一支强大的航母战斗群,那么多眼睛盯着,那么多设备监视着,你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动电磁攻击呢?”

03 燃油污染:特朗普的“劣质燃油”说
面对愈演愈烈的猜测,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出面回应。他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这种情况“很不寻常”,并说“他们认为事故原因可能是燃油质量不好”。
当被问及是否认为坠机事件涉及“有意谋杀”时,特朗普直接否认:“我不这么认为。”一名美国海军官员也接受采访表示,“我们不认为这是任何恶意行为。”
两名了解美国海军初步调查情况的消息人士证实了特朗普的说法,并表示“飞机燃油污染是导致两起坠机事故的主要嫌疑”。
燃油被水或其他异物污染,确实可能给飞机带来严重问题,包括导致发动机在飞行中失效。对于常年漂泊在海上的美国海军而言,燃油转运也面临挑战。
04 老化危机:尼米兹号的最后征程
“尼米兹”号航母本身的故事同样引人注目。这艘已经服役50年的航母是美国海军现役最老的航母,即将在明年退役。
这次事故频发的部署,原本就是它的“最后之旅”。
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的审核报告显示,由于该航母服役时间过久,很多战斗系统的相关备件已经没有了供应商,迫使美国海军维护人员四处寻找二手零件。
“这些零件中许多都过于老旧,制造商不再生产,因此很难获得。”
这艘老航母的设备损耗严重,近年曾多次爆出装备老化、系统失灵的问题。
2021年11月,“尼米兹”号完成维修后出海测试,就发现核动力装置有“轻微的材料缺陷”,被迫返回母港。
2022年,该航母又因为饮用水系统被污染而中断训练紧急返港。
05 系统性困境:美军事故频发的背后
“尼米兹”号的尴尬谢幕,不过是美国海军更大困境的冰山一角。2025财年(截至9月30日)美国海军已经报告了12起A级事故,明显高于2024财年的9起和2023财年的7起。
军事专家张军社认为,美国在南海一天内先后坠毁一架舰载战斗机和一架直升机,这一事件并非偶然。
“美军长期在南海、亚太及全球范围内维持高强度战备状态,不断进行军事部署以维持其霸权地位和‘国际警察’角色。”
长期高压运作使美军兵力紧张、人员疲惫,事故发生的风险自然随之上升。
央视特约评论员杜文龙也指出,美海军之所以事故频发,首先是由于训练水平低下,美国海军在海外频繁部署,疲劳程度无以复加。
其次是军心士气低落,此外,美军技术故障频繁,特别是舰艇和舰载机的维护保障存在很多漏洞。
06 南海不是游乐场:霸权野心的代价
“尼米兹”号连环坠机事件发生后,航母已经掉头返航,预计将返回美国本土基地。按照计划,它最终将前往诺福克海军基地开始退役流程。
但这次事件背后的更大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不可持续性。
有媒体盘点,这并非美军在南海第一次遭遇尴尬。2017年至今,已有多起美军舰机在南海发生事故。
2017年,“菲兹杰拉德”号驱逐舰撞船,7死3伤;“斯特塞姆”号驱逐舰有水兵离奇失踪;“麦凯恩”号驱逐舰撞船,10死5伤。
2021年,美国“康涅狄格”号攻击型核潜艇在南海“撞山”,11名水手受伤,核潜艇受损报废。
2022年,美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一架F-35C舰载机降落时失控坠海。
南海真有什么“魔咒”吗?其实所谓的魔咒,不过是过度扩张的霸权野心与现实条件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尼米兹”号航母正在返回美国本土的途中,它将被拆卸可以重新利用的设备和材料,然后转移到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为期30个月的移除核燃料和停用反应堆的过程。
而接替“尼米兹”号的“肯尼迪”号航母迟迟不能服役,美国海军现役航母数量将从11艘减少到10艘。
老舰已逝,新舰难继,南海的波涛依旧汹涌。航母可以掉头返航,但一个国家的战略失误,却不会如此轻易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