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现场丨“淮安·面对面——运河文化视域下的工笔画创作分享会”在淮安市美术馆举行!

2025年11月1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淮安市文化广电和

2025年11月1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淮安市美术家协会、北京国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淮安市美术馆开展。11月23日上午9:30,“淮安·面对面——运河文化视域下的工笔画创作分享会”在淮安市美术馆1号展厅举行。

出席此次活动的外地领导及嘉宾有: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安佳;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于量;

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重彩艺委会副主任贾宝锋;

文化学者、南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谢海;

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画艺委会主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栾剑;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策展人陈瑞;

出席本次活动的淮安市领导和嘉宾有:

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国;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双喜;

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馆(院)长干露;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王真真;

出席今天活动的还有淮安市美协主席团成员,淮安书画院书画家,清江浦区美协主席团成员,在淮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代表,书画爱好者和市民朋友们。

艺术分享会现场

安佳:我对淮安市美术馆有两重深切的亲切感:一是与场馆的多年缘分,2017年场馆尚在建设期间便随团队在此办展。淮安市美术馆身为地市级美术馆,其规划规模实属罕见,也让我深切感受到淮安对文化艺术的重视。此后我又先后四次到访,尤其是2019年场馆建成后,再次参与工笔画大展,更添“老友重逢”的熟稔与亲切。其二是对此次巡展作品的亲切。作为五年一届的国家级盛会,本次大展以“工成当代·固本开新”为主题,算上南京首展已是第七场巡展。经严格评审筛选的近五年数百件精品,既传承传统文脉,又饱含时代新意,全面呈现了中国工笔画的当下面貌与探索进程。淮安市美术馆的优质环境让作品得以完美呈现,尤其看到众多院校学生驻足学习,更觉意义非凡。感谢淮安市美术馆搭建如此优质的艺术交流平台,让这场高规格盛宴惠及更多艺术爱好者。

于量:淮安市美术馆力求对标国家级的规格与八年间三任馆长坚守的高品质展览,始终令我印象深刻。淮安作为大运河核心节点,这条堪比长城、长江的“华夏血脉”,赋予了淮安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份独特的地理与文化联结,滋养了诸多艺术家,深厚的文化基因让其成为工笔画重要集散地。工笔画不同于水墨画,其直观的艺术表达堪称世界性语言,无需深厚文化背景便能让不同受众产生共鸣,这与大运河的世界文化属性不谋而合。此次“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既清晰呈现了新时代国家主题的创作脉络,又融入新材料、新媒介的创新探索,在人工智能兴起的当下,用鲜活弹性的表达印证了中国工笔画强劲的生命力。即便我多次观展,每次都能感受到这份艺术活力。

贾宝锋:作为高校教师,同时也是从第五届到第十二届连续七次参展的创作者,工笔画大展见证了我从艺术新人逐步摸索、形成个人创作风格的全过程,其对创作者的锤炼与成长助力不言而喻。我十分认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栾院长深耕淮安本土,将水上人家、古镇风貌、镇水神兽等地方特色元素融入作品,塑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面貌;我身为内蒙籍艺术家,也始终从草原风光、民族风情等本土题材中汲取灵感,探索个性化表达。但挖掘本土资源需以开阔视野为前提,先走出家乡学习高水平的艺术手法、思维与美学修养,再回归故乡深耕内在价值,避免表面化表达。此次展览将全国顶尖工笔画水准“引进来”,为大家提供了开拓眼界、找准自身定位的绝佳平台。愿年轻创作者们借此契机,在工笔画领域持续探索,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谢海:淮安市美术馆可以说是“淮安美术的心脏”。它填补了淮安艺术地标空白,承接了众多国家级重要展览。历经三任馆长深耕,场馆以高水准规格与艺术坚守,吸引全国艺术家办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阵地。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变革,展览印证了AI生成图像无法替代绘画中的情感与温度,艺术家们以执着与勇气对抗技术冲击,为追求绘画本质而突破现实视觉惯性,这种反叛与坚守的力量令人动容。同时,展览在艺术表达上极具突破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超越了传统工笔画的界定,题材丰富立体,既有当代抽象作品,也有聚焦家乡创作,所谓“小题材”里藏着大格局,关键在于深挖整合、赋予其独特的艺术表达。这届工笔画展,不仅展现了中国工笔画的强大生命力,更给淮安艺术创作者带来启示: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方能在时代浪潮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栾剑:见证了淮安市美术馆越办越好,更欣喜于淮安美术界同仁身上那份源于本土文化的自信。近年淮安美术事业飞速发展,在多届全国美展、青年美展等赛事中屡创佳绩,这离不开各方的全力深耕。展览落地淮安,既是中国工笔画学会的信任,也印证了淮安市美术馆的办展实力。展览作品涵盖老中青三代创作者,既有新材料、新技法的创新探索,也展现了多元创作观念,为大家提供了零距离学习的绝佳契机。我始终认同扎根本土的创作理念,无论是本土创作者还是在淮学子,都应深入挖掘熟悉环境中的文化内涵,而非停留在题材表面。期待淮安市美术馆继续“请进来”优质展览,更能孕育出更多扎根本土的好作品“走出去”,让淮安美术事业在各方支持下持续蓬勃发展。

陈瑞:淮安市美术馆的展览水准与影响力已突破地域局限,正如谢海老师所言,它兼具“美术心脏”“枢纽站”的功能,更像带动美术生态发展的“造血机”,让淮安成为苏北重要的文化中转站。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展览活动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既尊重前辈艺术家,也积极接纳鼓励更多青年创作者加入。此前展览巡展便联动多馆,打造了覆盖全国名家与本地青年艺术家的艺术盛宴,反响热烈。当下工笔画创作繁荣,从业者更需找准方向,而地域文化正是绝佳切入点。从身边的物象、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中汲取养料,像体验淮安面馆现炒浇头的烟火气般,亲身丈量、面对面感受本土文化,才能培育出独特的艺术积淀。这既是创作的真理,也是此次展览与交流会带给创作者的重要启示。

本次活动由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馆(院)长干露主持

干露:淮安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千年运河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的烟火气息,更孕育了深厚的艺术土壤,为工笔画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本次淮安站巡展是工笔画大展经江苏、安徽、广东等省级场馆巡展后的又一重要站点,这是对淮安文化底蕴与我馆保障能力的双重认可。今日,我们举办这场“淮安·面对面——运河文化视域下的工笔画创作分享会”,荣幸的邀请到六位在工笔画领域深耕多年,兼具理论深度与创作实践的艺术家,他们将围绕运河文化与工笔画创作的融合点,面对面与大家交流淮安、运河文化与工笔画的创作路径。展览开展至今,众多高校、周边地市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如此难得的艺术盛宴,期待更多朋友走进淮安市美术馆共赏工笔画之美。

交流会结尾,六位老师就观众提出的绘画创作等问题进行交流,并一一作出了详细而深刻的解答。

展览于2025年11月18日至12月9日在淮安市美术馆1、2、3、4号展厅展出,欢迎大家前往观展。

展厅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