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岁,没房、没车、没工作、没存款的未婚女性,按当今的社会标准,会被定义为失败者吧。
年龄见长,工作遭遇瓶颈,工资不见长。
大龄未婚,父母的殷切期待,时时关心变桎梏。
如何面对?如何抉择?出路在哪?
台湾电视剧《俗女养成记》以“大龄剩女”为题材,呈现近乎真实的剩女窘境。
但是女主的勇敢,也狠狠地戳到了我。

中年职场的迷茫与焦虑。
剧中角色陈嘉玲,40岁,工作岗位是董事长特助,24小时随时待命。
她既要忙分内的工作,还要打点老板的私事。
所谓私事,不外乎老板太太的事,还有老板小三的事。
左右逢源,随叫随到,敬职敬责,无私奉献。
绝对的好好员工人选。
这份工作,没带来多少可观的收入,倒是侵占了她的很多私人时间。
甚至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这份工作似乎也没有太多价值,因为当下的年轻人都不会选。
所以,当和男友准备婚礼时,还叫她干脆辞职,结婚后就要好好回归家庭。
人啊,忍耐总是有限度的,直到一天陈嘉玲爆发,炒了老板鱿鱼。
陈嘉玲勇敢的反抗,不干就不干。
但是,她也是迷茫和焦虑的,在弟弟接她回家的车上,她大哭着表达着担忧:
“我已经40岁了,没有公司会栽培我,我也没办法转行了,我还能做什么?”
陈嘉玲的情况,人到中年的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共情。
谁不是忍气吞声,只为每日碎银几两。
要不是没底气,谁不是能苟着就苟着。

大龄晚婚、不婚的尴尬。
陈嘉玲参加前男友的婚礼,宴席上大学同学们,成家的成家,有孩子的有孩子,只有她未婚。
免不了的“被关心”:
“女生没工作起码要有家庭。”
“嘉玲有工作啊。”
“当秘书是可以升官喔。”
听得人冷汗直流,脸不自然的回以微笑。
未婚女性,总是逃不掉催婚,尤其人到40岁,催婚程度可想而知。
陈嘉玲有男友,说是恋爱关系,更像是搭伙过日子的室友。
缺少了恋爱中的激情,没啥火花。
两人想亲热,中间突然叫停,两人反而像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各干各的。
陈嘉玲勇敢的向男友求婚后,在准备婚礼过程中,一次次地发现男友是妈宝男。
男友妈妈一直干涉,一开始的委曲求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陈嘉玲勇敢的提出分手。
不婚是她选择的勇敢反抗,婚前就预计未来会很委屈辛苦,就要喊停。
我印象很深《俗女养成记》里的台词“人生很长,长到你跌倒可以再爬起来;人生很短,短到你没时间去勉强自己”。

陈嘉玲和家人的争吵,就是我们生活中真实上演的。
无论是去外地工作,还是辞掉工作,甚至和要结婚的男友分手,家里人一开始都是不谅解的。
其实,父母养育孩子,多少都有自己的私心,抱有某些期待。
陈嘉玲的父母也一样,在她很小的时候学习才艺、培养兴趣、还有淑女教养。
这些当然是出于爱,但是成长过程注定有很大压力。
当压力转化成前进地动力,变得更好,自然是母慈子孝,家庭和睦。
当压力只是压力时,我没有变得很好,没有成为你们心目中的那个样子,辜负了你们的期待,争吵和矛盾自然少不了。
就像陈嘉玲和家人争吵时说过:“对!我就脑子坏了,这么好的男友不要,这么好的工作不要,我让你们失望了,抱歉!”
看似辜负了父母的期待,实际是对处境表现出深深地自责。
抱歉自己没能找到好工作,没有足够的能力孝敬父母,爱父母。
抱歉没能把自己嫁掉,有人可托付,让父母少些担心。
写在最后:30岁也好,40岁也罢,走进婚姻也好,选择单身也罢,都是人生的种种状态。
谁也没有规定哪种状态就是好的,重要的还得是自己的感受。
就像陈嘉玲面试被问到的,你觉得什么是快乐?
接纳自己,承认平凡,感觉快乐,已经很了不起。
剧中一句很喜欢的台词,与你共勉:
“别忘了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勉强,也不要对这个社会或身边的人感到抱歉,平凡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