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剖腹产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肺炎。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剖腹产出生的孩子患上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确实比顺产的孩子要高。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最核心的生理学原因。
顺产(阴道分娩)宝宝在通过产道时,胸部会受到强烈的挤压。这个挤压过程就像一个“排气”和“挤海绵”的过程,能将宝宝肺部和呼吸道中积存的约1/3的羊水挤压出来。这为宝宝出生后第一次自主呼吸扫清了障碍,让肺部能更快、更顺利地充气膨胀。而剖腹产宝宝是被直接从子宫中取出的,缺少了产道挤压这一关键步骤。因此,肺部的羊水残留会更多。这些多余的液体如果清除不及时,会阻碍肺部气体的正常交换,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从而增加患上“湿肺”(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和继发性肺炎的风险。
“无菌分娩”与免疫系统的建立,这是近年来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发现。顺产宝宝在通过产道时,会全身涂满妈妈产道内的细菌。这些细菌是宝宝接触到的第一批“微生物教官”,它们定植在宝宝的皮肤、口腔和肠道,开始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这个过程就像是给宝宝的免疫系统上了“第一课”,教会它如何区分敌友,从而正常发育。剖腹产宝宝首先接触到的是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和环境表面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不同于妈妈产道的菌群)。这种最初的菌群定植是“非自然的”,其多样性和有益性往往不如顺产宝宝。早期肠道菌群建立的延迟或异常,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成熟,导致孩子日后对病原体(包括引起肺炎的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妈妈在怀孕后期,会通过胎盘将一种重要的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 传递给胎儿,这为新生儿提供了最初的免疫力(称为“被动免疫”)。顺产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足月的过程,抗体的传递通常比较充分。剖腹产很多剖腹产是择期进行的,可能会早于自然的预产期。即使是提前几天,也可能意味着宝宝没有接收到母亲最后阶段传递的“最后一批”抗体,从而导致其出生时的免疫力水平略低于足月顺产的宝宝。顺产过程中呼吸道刺激,宫缩和产道挤压会对宝宝的呼吸中枢产生良性刺激,促使他更积极地启动呼吸。剖腹产宝宝缺乏这种刺激。选择剖腹产的母亲,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如感染、妊娠并发症等),这些问题也可能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状况。
总而言之,剖腹产增加肺炎风险是一个基于生理和微生物学的客观事实,并非必然结果。通过科学的产后护理和喂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风险,帮助宝宝建立强大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