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玉

抚顺,是座浸润着雷锋精神的城市,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圣地。作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雷锋纪念馆,更是探寻“雷锋精神”核心所在。2025年9月27日至29日,《雷锋》杂志创刊10周年总结交流活动在抚顺辽宁雷锋干部学院举办,组委会为近300名与会嘉宾和代表特别安排了前往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日程,于是自己也因此有机会共赴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
早餐过后,我们分乘7辆大巴车向着目的地进发。坐落于望花区雷锋路东段 61号的雷锋纪念馆,被苍松翠柏环抱,空气中弥漫着静谧庄重的气息。从南门进入停车场,下车不远处便是入口广场。广场的正中央是“雷锋和少先队员在一起”群像雕塑,身背挎包系着红领巾的雷锋,与左手5名右手6名少先队员排成一列,群雕同入口大门保持垂直。我们前进方向左手边是参观接待中心,右手边则是雷锋文创店,“雷锋纪念馆”五个镀金大字是由中央领导人题写,在大门上方正中央。为保障参观效果,行程分为三部分交错进行,我所在的7号车首先是和全体一起前往凭吊区。通过由22枚枫叶红色花岗岩雕刻的五角星和22块黑色花岗岩雕刻的雷锋日记碑组成的长达70米的“雷锋之路”,我们直接来到凭吊区,雷锋塑像在雷锋墓前方,汉白玉塑造的雷锋身穿棉军装,手捧《毛泽东选集》,身背冲锋枪,昂首阔步,向前走来,雷锋青春的模样定格成永恒,不少国内外观众都在雷锋塑像前拍照留念。


凭吊广场前大家整齐列队、神情肃穆。主持人饱含深情宣读祭文,字字体现出无限的敬意;“当代雷锋”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郭明义、《雷锋》杂志荣誉总编辑陶克等六名嘉宾代表全体献上花圈,寄托对烈士的缅怀之情。全场静默,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全体向雷锋塑像三鞠躬表达的深深致意,随后大家绕行雷锋墓一周,用无声的敬意依依不舍的告别这位永远年轻的英雄。雷锋的棺椁安放在陵园的东北角地下一米多深的砖筑椁室里,地上为直径2.5米的葵花状拱顶圆型混凝土墓体。墓前是用汉白玉精雕的四季花卉花环,斜嵌在黑色的花岗岩方石上。墓后为灰褐色花岗岩石制的卧碑,碑正面凹处刻有“雷锋同志之墓”金色大字,背面刻有雷锋生平介绍。
接下来,我们移步来到位于雷锋事迹陈列馆和陵园大门的主轴线上的雷锋纪念碑前。雷锋纪念碑主体13.4米高,由花岗岩石构筑。碑正面凹处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金灿灿的大字,昭示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碑体下部嵌刻一组以雷锋模范事迹为内容的汉白玉浮雕,其中塑造了雷锋刻苦学习、请战、风雨中送老人和孩子回家,和少先队员在一起植树等生动感人的英雄事迹。碑体背面上端,刻有“粮食、武器、方向盘”的浮雕图案,碑顶正面,是用红色花岗岩石雕刻的五角星,四周环围着松枝图案的陶砖。碑四角台基上安装四组装饰灯。碑的整体造型庄重严谨、朴素大方,是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之一。讲解员不仅讲述了纪念碑背后的故事,更带领大家重温2018 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参观雷锋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安装在雷锋事迹陈列馆门前两侧,两层展厅以丰富的素材重现着雷锋精神的内核。走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序厅中央“永恒的丰碑”的汉白玉塑像,再现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形象,塑像的下方“时代的楷模永恒发榜样”10个大字熠熠生辉。环绕四周的是《青山魂》山水画青铜浮雕,寓意着雷锋已经化作巍巍高山屹立在中华大地,雷锋精神似苍松翠柏永远年轻。空中的蓝天白云,寓意雷锋精神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洁净、美好。
“光辉的一生”“永恒的精神”“永远的传承”三个部分展区,用一个个分主题、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音频构建起立体的记忆空间。第一部分“光辉的一生”,包括“苦难童年”“先锋少年”“新式农民”“模范工人”“伟大战士”五个单元,以图片、文字为基础,加入实物和场景,充分展示雷锋的成长历程和雷锋精神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永恒的精神”,包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个单元,以图片、艺术品为主,雷锋日记原件做成透光雕刻的艺术品与视频短片相辅相成,挖掘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信仰的力量,反映其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第三部分“永远的传承”,包括:“光辉历程”“薪火相传”“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打造全国学雷锋高地”四个单元,通过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陈列的科技含量,增强展览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重点展示全国学雷锋活动的历程、成果和经验。



国家领导人给雷锋同志的题词,让每一位参观者发自肺腑的敬佩,那件胸口缀满补丁隐约可见“鞍钢技校1959”字样的灰色绒衣,见证着雷锋艰苦奋斗的岁月;组合场景《爱岗敬业的推土机手》中,雷锋驾驶“雷锋号”推土机的身影,让人想起他在鞍钢时“有十分力绝不使九分”的敬业担当。《雷锋与母亲诀别于家中》《军营中学毛选》《雨中送大娘》等场景,以及环幕影片《信仰的力量》……让雷锋这位 22 岁的青年仿佛走出展柜,走进每个参观者的心中。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嘹亮旋律在耳畔响起,与展厅内的文字解说相映生辉。“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坚守,“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誓言,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故事中变得愈发鲜活。雷锋7岁孤苦、受党抚育,16岁立志“做农民、当工人、参军入伍保卫祖国”,19 岁在鞍钢成为既能操作又能维修的多面手,20 岁参军后全心全意为战友、为群众服务的人生轨迹,清晰勾勒出平凡中的伟大……



资料介绍,雷锋纪念馆分为展览区、凭吊区、碑苑区等 6 个功能区,拥有雷锋事迹陈列馆、纪念碑、青少年教育活动设施等多个场馆。50 多年来,这里已接待国内外观众 7000 多万人次,在全国 70 多个城市举办的《雷锋精神永恒》大型展览影响深远。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十多项荣誉的承载者,这里早已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核心阵地。
走出纪念馆,阳光洒在雷锋塑像上,心中的感动久久未平。雷锋的爱心、真诚、勤劳、朴素等美德一直是人们所推崇和学习的对象,“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他的精神启迪我们探寻生活的意义,点亮心灵的火种。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以来,六十余载春秋流转,雷锋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灯塔。它不仅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崇高信念,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更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被赋予时代创新元素。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此次参观雷锋纪念馆,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召唤。雷锋精神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精神的传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转化为日常行动,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奉献,便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正是在一代又一代“雷锋”传棒接力的道路上,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抵达了一个又一个时代高点。让我们携起手来高举学雷锋旗帜,为祖国伟大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连会议展览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教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用名:王玉,笔名:海无边、宁浦。军旅20载,3次荣立军功。曾任10余家报刊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32部,发表作品1000余篇,获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多年,撰写策划案、材料及推文超100万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