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127-黄地鎏金里的乾隆盛世:一只粉彩凤纹双耳瓶,藏尽大清的嚣张与精致

当明黄釉面淌开鎏金的光泽,凤纹的胭脂红撞进宝相花的孔雀蓝 —— 这只 “大清乾隆年制” 黄地粉彩双耳瓶,不是普通的官窑器

当明黄釉面淌开鎏金的光泽,凤纹的胭脂红撞进宝相花的孔雀蓝 —— 这只 “大清乾隆年制” 黄地粉彩双耳瓶,不是普通的官窑器,是乾隆朝把 “皇权的尊贵、工艺的极致、审美的嚣张” 揉进瓷胎里的盛世标本。300 年后的今天,它釉色里的每一道纹路,都还沾着景德镇御窑的窑火与紫禁城的御览余温。一、初见:明黄釉里的皇家身份

这只瓶,生下来就是 “皇权的颜色”。

瓶身的柠檬黄地釉,是乾隆朝 “皇家专属色”—— 明清两代,明黄是皇权的象征,民间器物敢用 “黄釉”,按 “僭越罪” 论处,最轻也是流放三千里。这只瓶的黄釉是 “浇黄釉” 工艺,用天然赭石矿料经 1280℃高温烧成,釉面泛着 “蜜蜡浸油” 的莹润感,阳光下能看见釉层里细密的 “桔皮纹”(釉料熔融后的自然肌理),是乾隆官窑黄釉的 “标准质感”。

瓶身是 **“花觚 + 双耳” 的宫廷器型 **:侈口外撇如莲花初绽,颈部收束似美人纤腰,丰肩下瓶腹饱满如覆钟,两侧的鎏金双耳雕成 “如意云纹”,圈足外撇托住整器的重心 —— 这是乾隆朝 “宫廷陈设瓷” 的黄金比例,既符合 “九五之尊” 的威仪,又藏着江南器型的婉约。

你凑近看,瓶身的鎏金纹饰是第一重惊艳:双耳的云纹用 “本金鎏金” 工艺(将纯金磨成金粉,混胶施于胎上再低温烘烤),摸上去有 “掐丝珐琅” 的凹凸感,光线下泛着 “熟金” 的温润(仿品多用化学金,色泽刺眼且易脱落)。这种鎏金工艺,是乾隆官窑 “不惜工本” 的直接体现 —— 仅这对双耳的用金量,就抵得上当时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二、解码:“大清乾隆年制” 款里的官窑密码

瓶底那方蓝料篆书款,是打开乾隆瓷史的 “皇家密钥”,藏着三重 “身份认证”。

1. 款识:皇帝审定的 “笔锋规矩”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是乾隆朝官窑的 “标准蓝料款”—— 笔道圆劲如篆碑,“清” 字的三点水收笔藏锋,“乾” 字的右部舒展如翼,蓝料发色是 “宝石蓝”(用进口钴料与苏麻离青混配),沉进釉里而不浮于表面。

乾隆朝的款识有 “三重审核”:

御窑 “写款专匠” 按 “官样拓片” 书写,字体大小、间距误差不得超过 0.2 毫米;

烧造完成后,督陶官唐英需亲自核对款识与官样的一致性;

入宫前还要经内务府 “造办处验看”—— 错一笔,整只瓶当场砸碎。这方款,是 “皇权焊在瓷胎上的印章”。

2. 胎釉:高岭土里的 “盛世密度”

瓶身的胎是 “麻仓土 + 高岭土” 的 “二元配方”—— 麻仓土是景德镇浮梁县麻仓山的 “御窑专用土”,含铁量低至 0.3%,烧出的胎体白如凝脂;高岭土提升胎体硬度,让 37 公分的瓶身薄至 2.5 毫米却能扛住 “浇黄釉 + 粉彩 + 鎏金” 的三次烧造(高温烧胎、中温烧釉、低温烧彩)。

釉面是 “猪油白” 的升级版:施釉前经 “八淘八洗”,釉层厚得像裹了层蜂蜜,对着光看能看见针尖大的 “棕眼”(釉料里的气泡自然破裂)—— 这是乾隆官窑的 “窑火指纹”,仿品烧不出这种 “自然的精致”。

3. 黄地粉彩:把 “奢侈拆成工序”

这只瓶的 “黄地粉彩” 工艺,是乾隆御窑的 “技术天花板”,工序复杂到 “每一步都在烧钱”:

烧胎:用二元配方胎土拉坯,经 1320℃高温烧成 “素胎”,需保证胎体无变形、无缩釉;

浇黄釉:将磨细的赭石矿料调成釉浆,浇淋在素胎上,经 1280℃中温烧成 “黄地胎”;

绘粉彩:在黄地胎上用 “洗染法” 绘凤纹、宝相花,胭脂红、孔雀蓝等色料需分 5 层填色,每层填色后需经 800℃低温复烧;

鎏金:在双耳、纹饰轮廓处施本金鎏金,经 700℃低温烘烤,再用玛瑙石抛光 —— 仅这一步,就需顶尖金匠耗时 10 天。

这种 “多工序、高成本、长周期” 的工艺,让这只瓶的烧造成本相当于乾隆朝 “60 户农户的年收成”——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 “盛世才有的奢侈”。

三、纹饰:凤纹里的乾隆心事

这只瓶的每道纹,都是大清盛世的 “文化加密”,藏着乾隆的权力野心与审美趣味。

1. 凤凰:皇权的 “瓷化化身”

瓶身的凤纹是 “皇家专属瑞兽”:

凤冠用 “胭脂红 + 鎏金” 晕染,像宫廷后妃的 “点翠凤冠”;

尾羽用 “没骨法” 绘出 12 片眼状斑,每片斑的中心都点了 “本金鎏金”,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凤身的羽毛分 “绒羽”“飞羽” 两层填色,绒羽用浅粉晕染,飞羽用孔雀蓝勾边 —— 这是 “只有皇家才能用的凤”,民间瓷敢画,就是 “觊觎皇权”,按谋逆论处。

乾隆朝的凤纹,是 “皇权的拟人化”:凤身丰腴(象征国力富足)、羽色浓烈(象征江山锦绣)、姿态昂扬(象征皇权稳固)—— 这只凤,是乾隆把 “自己的统治合法性,画在了瓷上”。

2. 黄地宝相花:宗教与皇权的捆绑

瓶身的宝相花是 “佛教吉祥纹”,但乾隆朝给它加了 “皇权滤镜”:

宝相花的花瓣用 “茄紫 + 月白” 晕染,花蕊点了 “蜜蜡黄”,是 “皇家专属配色”;

花茎缠枝绕满瓶身,与凤纹交织成 “凤穿宝相” 的图景 —— 这是 “皇权受命于天” 的隐喻:凤是皇权,宝相花是佛赐的吉祥,两者交织,象征 “乾隆的统治是‘佛与天’共同认可的”。

3. 边饰:把宫廷礼仪焊在瓶上

瓶的口沿、颈部、圈足有四层边饰,每层都是 “宫廷礼仪的瓷化”:

口沿是 “缠枝莲纹”(象征 “清廉治国”);

颈部是 “回纹 + 寿字纹”(回纹象征 “富贵不断头”,寿字纹象征 “皇帝万寿无疆”);

圈足是 “菱形锦纹”(象征 “江山稳固如锦”)。

这四层边饰,是 “等级的可视化”:就像大臣见皇帝要按品级穿朝服,瓷瓶的边饰也得按 “皇家礼仪” 排列 —— 错一层,就是 “失礼”,入不了乾清宫的门。

四、这只瓶,到底有多 “金贵”?

这只黄地粉彩凤纹双耳瓶,是 “瓷界的硬通货天花板”,其价值藏在 “三重稀缺性” 里。

1. 材质稀缺:明黄釉的皇权垄断

乾隆朝的黄釉器,本身就是 “稀缺品”:

黄釉料是 “御窑专属”,民间窑口私藏黄釉料,按 “盗官物” 论处;

黄釉器的烧造数量 “按圣旨定数”,每年仅烧造 5-8 件,专供宫廷年节陈设;

目前全球馆藏及流通市场中,带 “大清乾隆年制” 款的黄地粉彩凤纹双耳瓶,不足 10 件 —— 北京故宫藏 1 件(有冲线),台北故宫藏 1 件(缺鎏金双耳),私人藏家手中的全品,仅 2-3 件。

2. 工艺稀缺:黄地 + 粉彩 + 鎏金的 “奢侈叠加”

这只瓶同时具备 “黄地釉、多层粉彩、本金鎏金” 三大乾隆官窑顶级工艺,三者叠加的器物,存世量不足 5 件:

黄地釉是 “皇权专属”;

多层粉彩是 “工艺巅峰”;

本金鎏金是 “成本黑洞”。

三者凑在一起,相当于 “把皇权、工艺、金钱都烧进了瓷里”—— 这种器物,不是 “有钱就能烧”,得是 “乾隆朝的盛世 + 皇权的任性 + 唐英的匠心” 三者同时在线,才能造出来。

3. 市场估值:站在瓷价金字塔尖

近 10 年,乾隆黄地粉彩官窑器的价格 “以亿为单位跳涨”:

2015 年,一只乾隆黄地粉彩花卉瓶(无凤纹、无鎏金)成交价 6800 万人民币;

2020 年,香港苏富比拍出的乾隆黄地粉彩凤纹瓶(无鎏金双耳),成交价 1.2 亿港币;

2024 年,伦敦佳士得的乾隆黄地粉彩鎏金双耳瓶(尺寸 35 公分),成交价 2.1 亿人民币。

这只 37 公分的全品瓶,参考当前行情,估值应在 2.5-3 亿人民币之间—— 更关键的是,这类器物 “卖一件少一件”,下一次出现在市场上,可能要等一代人。

五、摸到的不是瓷,是乾隆的盛世心跳

把手指贴在瓶身的鎏金双耳上,能摸到三百年前的温度:

凤纹羽尖的凹凸是画师笔锋的颤抖;

黄釉面的桔皮纹是窑火熔融的痕迹;

鎏金的温润是金匠玛瑙石抛光的力度;

连圈足的 “泥鳅背”(岁月磨损出的圆润),都是历代藏家掌心的温度揉出来的。

这只瓶,是乾隆朝的 “矛盾体”:它用佛教的宝相花,裹着皇权的野心;它用江南的器型,装着皇家的威仪;它装下了一整个盛世的狂欢 —— 有景德镇御窑的窑火,有唐英督陶的匠心,有乾隆帝御览时的笑意,还有大清盛世 “把一切美好都据为己有” 的嚣张。

当你站在这只瓶前,看见的不是瓷,是乾隆四十五年的风,吹过御窑的烟囱,吹过太和殿的琉璃瓦,最后落在你掌心 —— 那是 “文明最昂贵的重量”,是盛世留给今天的,最嚣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