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3日,经国防部批准,授予空军十八师54大队一中队被授予了“航空兵英雄中队”
尽管该飞行中队此前就曾被授予过“霹雳中队”的称号,但那是被空军授予,而此次中队被国防部批准授予,在历史上则是属于首次
空军十八师54大队一中队也成为空军历史上首个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部队。
追溯前身,空军十八师54大队一中队是1951年7月成立的广州空军航空兵某部,组建后不久即参加抗美援朝,并在实战中发展,1958年作为首批入闽部队加入福建前沿防空,
在1965年被授予荣誉称号之前,这个飞行中队就有过不菲的战绩。
事实上,这个飞行中队之所以在1965年5月3日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与这支部队两个月前一次漂亮的作战有很大关系。
1中国国土防空作战,起自于1949年开国大典。
之前因为毛主席在南苑机场阅兵,国民党空军曾对南苑机场进行过轰炸,当时毛主席就考虑到要空军,以期应对未来国土防空作战。
防空作战主要有两个模式,一个就是用地面火力将敌机打下来,另一个就是飞行员驾驶飞机把敌机击落。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就利用高炮击落过敌机,后来有了地空导弹以后,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校营长”岳振华。
即便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国土防空作战,仍然面临极大的挑战。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美蒋便不断派出侦察机入侵我国领空,对我国实行空中侦察,其中最出名的U-2高空侦察机,飞行高度能达到两万米,而飞机所携带的8台照相侦察用全自动照相机,胶卷长3.5千米,可将200千米宽5000米范围的景物拍成4000张照片。
有一个说法称,U-2侦察机只需要起飞12次,就能拍下美国全境。也因为性能出众,U-2高空侦察机一直到本世纪初还在使用。
不过,U-2高空侦察机曾被我军地空导弹营击落过,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也由于我地空导弹营对高空侦察机形成很大威胁,美蒋当局用高空侦察机对大陆的侦察活动停止过2年零3个月(1959年10月7日击落RB-57D以后)。
不过,当时美蒋方面针对大陆的空中侦察,并非只是依赖高空侦察机,
这其中较为知名的是RF-101。

RF-101侦察机是美国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制造的 F-101战斗机 改装而成,该机最大时速 1,900 公里,实用升限 15,500 米左右,低空和垂直机动性能好;机上装有 6 部航空相机,可实施高、低空、垂直倾斜航空照相,被誉为“西方战略眼睛”。
与传统的高空侦察机相比,RF-101主打低空以及中空侦察,尽管他升限不如U-2、RB-57D,但是它速度快,比U-2快三分之一,而且提速也很快。
与U-2主要依赖高空规避雷达探测相比,RF-101更侧重利用低空超音速突防和快速机动能力规避拦截。
简而言之,因为RF-101速度更快,因此即便是雷达探测能够发现它,也几乎没有开火的时间。
不过,RF-101并不是没有被击落过。
1959年7月,在美国的帮助下,国民党当局开始进行RF-101 A型侦察机的改装,三个月后,国民党空军就装备了四架该型飞机,成为当时对大陆实施航空侦查的主要兵器。
从服役当年的11月,台空军就利用装备的RF-101 A型高空侦察机对大陆进行侦察活动。

1961年8月2日上午8时50分,台空军1架RF-101型侦察机从桃园机场起飞,经台湾海峡直飞大陆。飞行高度150米,时速925千米,保持无线电静默。
同日上午,该机在闽江上空被我高炮部队第105师发现,两个小时后,驻福州机场的高射炮第第527、第503团共12个连,相继用37毫米、85毫米口径高射炮开火射击。发射的炮弹中,有两发命中该机,之后该机坠毁于福州机场西南14千米处的南屿镇附近,该机驾驶员空军少校分队长吴宝智跳伞被俘。
事后空军会议上,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兴奋的表示:
“高射炮打落敌低空超音速喷气式侦察机是空军对空作战史上第一次,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胜利。”
2尽管RF-101是主打低空以及中空侦察,但是它的升限并不低,相比较来看,高射炮虽然能击中他,但整体上对它威胁并不大。
在美蒋方面,u-2和RF-101是并列作为杀手锏的存在。

尽管这两种侦察机都是美国给国民党当局的,但事实上无论是u-2还是RF-101,这两种飞机出动都是受美国人指挥的,而且侦察到的结果美国方面也不会轻易给国民党当局。
根据资料记载,1962至1964年,RF-101进入大陆沿海侦察139架次。,RF-101简直就成为我军的心病,我军许多空军指战员在私底下称其为“妖中妖”(101的谐音)。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RF-101很快就迎来了它的对手。
我们国家从五十年代末从苏联引进了米格-19仿制,并在六十年代初仿制成功,新的飞机后来被命名为歼-6,1964年,首批歼-6开始交付部队使用。
也是在装备部队的当年,歼-6就立下了首功。
1964年12月18日,美蒋方面一架RF-101从浙江入境侦察,解放军海航4师飞行员王鸿喜驾驶歼-6起飞迎击。在海军雷达的指引下,王鸿喜驾驶战机机动到了RF-101后方200米处,并在9700米的高空中开炮射击。
RF-101只是侦察机,在意识到遭到攻击后,立即以一个反扣的姿态转了下去躲避,王鸿喜则紧随其后,在距离海面200米的距离再一次开炮,此次攻击直接命中敌机,敌机驾驶员从座舱弹出,飞机则坠入海里。
当歼-6被拉起时,距离海面仅有百余米,也算是相当冒险的一次举动。
诚然,歼-6在对抗RF-101还有明显短板(速度稍慢),但双方至少可以在对等的情况下较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加大了拦截击落RF-101的几率。
美蒋方面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以后,再出动RF-101,就成了双机编队。
1965年3月18日上午9时40分,美蒋方面出动了两架RF-101执行例行侦察任务,他们从低空进入汕头地区。
这其中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邹宝书驾驶长机5658号,张育保驾驶僚机5656号,因为驾驶RF-101,两人还曾被派往美国受训,飞行经验都十分丰富。
不过,两人才刚入境,就被我军雷达发现了行踪。

图|高长吉
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18师在接到消息后,立即进入了战备状态,副师长沈科坐镇值班室负责指挥,向54大队下达了出击命令,时任54大队副大队长的高长吉奉令驾驶歼-6升空作战。
应该指出的是,当时我军飞机起飞迎敌也是双机编队,但不凑巧的是,高长吉当天作为长机率先升空作战后,僚机却因故未能起飞。
换句话说,高长吉只能单打独斗。
根据地面的指挥,高长吉很快就锁定了敌机,而两架敌机在意识到自己被拦截后,也是立马放弃了侦察任务,掉头逃窜。
不过,如此一来,也就有了麻烦。
之前我们就说过,歼-6虽然也是超音速飞机,但是在速度上是不及RF-101的。
理论上,如果歼-6想要击落RF-101,只能趁它没注意到我军战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一旦被对方察觉,歼-6只能追在敌机屁股后面,“礼送”对手出境。
3当时,已经在空中的高长吉却并没有想到这些,他此时此刻,满脑子想得都是怎么能把敌机拦下来。

要知道歼-6最高时速只有1450公里,而对手RF-101却有1900公里,高长吉想要追上对手,就只能不停的加速,可问题就是,飞机一旦超过理论时速,就会很不稳定,变得难以操控。
更重要的是,随着加速度逐渐提升,飞机出现过载,对飞行员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高长吉强忍着生理上的不适,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的敌机,一刻也不敢松懈。
不过,由于敌机长机离得比较远,加上敌机设计速度本来就要比歼-6快,很快就摆脱了追击,高长吉见状,只能把目标放在掉队的僚机身上。
有意思的是,当时敌机僚机驾驶员张育保也出现了重大失误。
张育保由于受到飞机雷达欺骗,误把离他最近的高长吉的飞机当成了长机,兜了个圈折返回来,正好出现在了高长吉前方1200米处。
等到张育保意识到不对劲儿时,已经来不及。
高长吉意识到这是一个天载难逢的机会,立刻咬了上去。张育保赶紧做s型机动规避,企图从海上逃窜,但高长吉丝毫不放松。
就这样两人一前一后的追击,渐渐抵近了大陆的12海里海岸线附近。

当时中央有指示,要求追击敌机不能越过海岸线,地面指挥部的副师长沈科当时有些着急,他马上就给高长吉发去了指示:
“高长吉、上级有命令,不得越过海岸线,如不能击落敌机,要立即返航。”
这一道命令,无异于把高长吉架在火上烤,无论他是否能追上敌机,都是违反了军令,如果击落敌机还好,一旦空手而回,恐怕处分还会更重,甚至可能会上军事法庭。
高长吉其实也很纠结,因为敌机此时就在他眼前,如果就此放弃返程,也许他可以确保,但作为军人,眼睁睁看着敌机在自家耀武扬威一顿后扬长而去,他无法忍受。
于是,高长吉拒绝指令,仍顽强的追了上去,在抵近敌机450米处,果断开火。
不到两秒钟功夫,张育保的敌机被打的冒了黑烟,踉踉跄跄栽了下去,他本人赶紧弹射出仓,算是捡了一条小命(也有资料表示这架RF-101被打的凌空爆炸)。
高长吉则是驾驶着燃油几乎消耗殆尽的歼-6返回了机场。
一下飞机,高长吉就对负责指挥的沈科表示:
“我愿意接受任何处分。”
当时空十八师的各级领导干部也跟危难,对这件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高长吉虽然拒绝执行命令,但他击落了敌机,立了大功,究竟是要立功受奖,还是要处分,还是功过相抵不予表彰呢。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事情报上去以后,引起了毛主席关注,在了解高长吉英雄事迹后,毛主席兴奋的表示:
“高长吉打得好,要予以嘉奖,拘泥于条条框框畏首畏尾,我们还怎么大胜仗。”
高长吉事后被授予一等功。

应该指出的是,高长吉此番追击敌机,连破了好几个记录,首先是在追击的过程中,一直是超音速条件下,而且还连续做了16个高难度的动作,从11000米高空追到2000米,从600米距离打到480米,一次射击解决战斗。
高长吉开创了世界空战史上超音速条件下击落敌机的记录。
1969年,高长吉升任空军团长,1983年升任空军师长,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后,高长吉被授予了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