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给你一双看清世界运行的规律的眼睛:《薛兆丰漫画经济学》

前段时间,在地铁上刷到一张图:一边是薛兆丰的书,一边是那句“让人不困的经济学”。我笑了。要不是亲自翻开《薛兆丰漫画经济学

前段时间,在地铁上刷到一张图:一边是薛兆丰的书,一边是那句“让人不困的经济学”。我笑了。要不是亲自翻开《薛兆丰漫画经济学》,我可能也会觉得经济学就是一门离生活很远的学问——曲线、公式、供需关系。可这本书一点都不“学术”,它就像个有点毒舌又幽默的朋友,用漫画讲经济,让人读着轻松,却总能在某一页被戳中。要说上一次有这种被开启智慧的感觉,可能还得是去年读的那本《时间简史》。

薛兆丰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看似复杂的事讲得简单,还让你觉得“有道理”。比如那篇讲“地铁上该不该让座”的——他不是在讨论道德,而是在讲“自愿交换”和“激励”。原来,经济学并不问“你善不善良”,它只关心“规则有没有激励到正确的行为”。我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生活里有多少争论,其实都像地铁让座那样,不是价值观不同,而是激励机制错了。

家里有小朋友的一定要看看这套书,从举例子提出问题一起思考,到后面用经济学的思维解答,一步一步让你理解这个世界背后的运行规律,你和孩子都能获得脑袋出现灯泡的那个呀哈时刻,这阅读体验简直不要太棒。

比如:邻居装修吵到你,谁该负责?薛兆丰说,经济学关心的不是谁更讲理,而是谁的“改动成本”更低。噪音权利可以交易,只要双方找到最便宜的解决方式。听上去有点冷,但仔细想想挺现实——生活里大多数矛盾,最后都要回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经济学让人变得冷静,也让人更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

这本书有个很可贵的地方——它不教你变得“聪明”,而是教你怎么少被情绪带着走。比如我们常说“为什么票这么贵”,或者“为什么不把公共资源都免费”,薛兆丰就用漫画告诉你:免费意味着没有约束,没有约束就会浪费。价格看似冷酷,其实是最温和的调节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我们骂过的“市场”,其实是在默默地帮我们分配有限的世界。

“经济学是一门尊重他人选择的学问”。在生活里,我们太容易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谁太功利、谁太现实、谁太计较。但换个角度想,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优化生活”。理解这一点,人和人之间就会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看不惯”。

这本书的人性化方面做得也很好。看图吧:我最深恶痛绝的就是书的塑封包装,非常难打开,用牙咬、用指甲划,用刀,用剪子都没有下手的地方,怕划坏了书。这次的塑封用了一个简单的贴纸解决了这个问题。成本是很低的,但这个钱花得值啊。

当然,这本书也不是完美的。它的每个话题都很短,很多结论偏“市场至上”,看久了会有点“理性过头”的感觉。但这恰恰是它有意思的地方——它不是要你完全同意,而是逼你去想:我为什么不同意?我有什么更好的解释?一旦开始这样思考,你就已经在用经济学的方式看世界了。每一章后面都有思考题,我觉得能让我的脑子开始思考,这本书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我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脑子被打开”的感觉。以前看到新闻、看到生活中的现象,只是凭直觉反应,现在会下意识去想背后的逻辑:价格信号是被压抑了吗?激励是不是错位了?信息是不是不对称?这种思维的转变,可能比学任何一个原理都更重要。

合上书,我有点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能火。它没有站在高处讲大道理,而是蹲下来,把经济学还原成一种“生活感”。薛兆丰不是在教你省钱赚钱,而是在教你看清世界的规则,然后更理智地生活。

很多人说经济学冷,我反倒觉得它是最温柔的学问——因为它承认每个人都有局限,都在自己的坐标里尽力而为。薛兆丰用一页页漫画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也许不完美,但它的逻辑,永远值得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