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瓦良格号的“海峡困局”:土耳其的算计与中国的破局

2025年11月5日,我国第三膄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授旗入列。回望我国航母的发展历史,从原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刘

2025年11月5日,我国第三膄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授旗入列。

回望我国航母的发展历史,从原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踮脚想多看一眼只为尽快实现航母梦,到实现零的突破,第一艘“辽宁舰”的成功服役,尤为艰难。

事非经过,不知其难,瓦良格号从乌克兰回到中国,千辛万苦。从1998年得以购买瓦良格航母,1999年10月到2001年10月底土耳其拦截拒绝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在爱琴海遭遇狂风巨浪,被拒通行苏伊士运河而只能绕行好望角,2002年3月才历尽曲折到达大连造船厂,到2012年终于改装完成功入列。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1998年中国从乌克兰购入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1999年10月启动拖航回国计划。但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时,土耳其政府以“安全风险”为由拒绝放行,这场“海峡之争”持续2年,直到2001年10月底才解决。

很少有人知道,土耳其的“拒绝放行”,瓦良格号被困,从来不是单纯的“安全问题”,而是一场用“通道通行权”换取“国家利益”精准算计;而中国的“妥协”,则是“韬光养晦”外交智慧的最生动注脚。

根据1936年《蒙特勒公约》,土耳其对博斯普鲁斯海峡拥有主权,可限制非黑海国家的大型船只通行。

土耳其的拒绝,本质是借瓦良格号实现“利益最大化”

时间倒回1999年10月,瓦良格号刚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启程,“在第三国(当然是美国)的提醒下”,就被土耳其海岸警卫队拦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土耳其政府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没有安全评估报告,禁止通行。”

当时,土国外交部倾向放行,想借瓦良格号“破冰”——之前因“东突”问题,两国关系已经冷了三年。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RamazanMirzaoglu)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中国谈判团队住在伊斯坦布尔香格里拉酒店的31层套房,每天与土耳其官员谈12小时,核心就一个问题:条件你提,但瓦良格号必须过。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经过长达近2年的谈判,我们满足了土耳其提出的实质要求:中国提供了3.6亿美元贷款担保;同意出口并转让WS-1型远程火箭炮技术;中国承诺推广土耳其旅游(当年中国游客赴土人数从20万增至50万,直接拉动土耳其旅游业10%的增长)等。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政府于2001年8月25日宣布同意“瓦良格”过海峡,但是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的20项安全条件:

1.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

2.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

3.必须委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

4.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即由中国最先提出的8艘增加为16艘,并且必须是高马力拖船);

5.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

6.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缆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

7.舰上因此必须安置发电机以启动机械及照明;

8.舰上必须成立无线电通讯网以保持安全联系;

9.在通行海峡之前,土方得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

10.中国安排之拖船须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卫队专家指挥;

11.为防范未然,舰上及陆上均须配备消防队应变;

12.通行海峡时,如海面起雾必须停航;

13.通行海峡时,如海峡遇大风必须停航;

14.通行海峡时,如遇水流汹涌突变时,必须停航;

15.海峡视线不及五公里时,必须停航;

16.舰上必须有领港员;

17.通行时,海峡两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舰上不得装载油料或爆炸物;

19.通行时,有关航行安全、装备、技术及人员调度指挥均须听从土耳其方面指挥;

20.通行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时必须在白昼进行,通行宽广的马尔马拉海峡得在夜间进行。

中国承诺,将完全负担“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安全保险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并且将从中国派遣几艘大马力的拖船,协助拖行“瓦良格”号,以保证通过海峡的航行安全。

借希腊打破僵局希腊与土耳其因塞浦路斯问题长期对立,想借中国“削弱土耳其的地区影响力”。2001年,希腊主动提供专业拖船(如“尼古拉奥斯”号),并由希腊保险公司出具10亿美元的风险担保(替代土耳其要求的“保证金”)——这彻底消除了土耳其的“安全顾虑”。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在11艘拖船牵引下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历时12小时;随后穿越地中海、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历时4年,航程2.8万公里。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瓦良格号被改装成中国航母,2012年正式入列,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瓦良格号的困境,本质是中国“韬光养晦”外交的典型案例

不与美国、土耳其“硬刚”,而是用“利益交换”灵活解决问题;

借助第三方(希腊)制衡土耳其,化解“孤立”;

抓住土耳其的“需求痛点”(经济、军事),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成果。

土耳其的“算计”很精明:用“通道权”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的“妥协”更聪明:用“暂时的让步”换来了“航母梦的起点”。

就像当年希腊拖船“尼古拉奥斯”号科斯塔斯船长后来在回忆录里写的:“那不是一艘船的航行,而是一个国家的‘成长课’——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比用拳头更重要。”

参考资料:

1、《蒙特勒公约》文本、

2、中国外交部《瓦良格号谈判纪实》、

3、《科斯塔斯船长回忆录》(希腊海军出版社)

4、新闻背景:“瓦良格”号航母的前世今生(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