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就在中国福建号航母即将官宣入列之际,美国军方喉舌《星条旗报》(Stars and Stripes)刊发一篇题为《中国炫目的航空母舰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的评论。
福建号的入列使中国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并引爆网络舆论,有网友自豪称:“终有一天,中国人会将失去的海疆尊严,一件一件重新拿回来。”堪称不少军迷内心的真实写照。
历经200年,帝国主义的海军时代正在终结,新的海军时代自天涯海角展开。
这一中国海军史上的重大事件也让美国海军倍感压力,因为就在2012年辽宁号下水之际,美国军事评论家们还泰然自若地表示,中国海军只有达到3艘航母的规模才能真正具有战略威慑力。
他们也没想到中国国产航母的进展速度会如此之快,十三年弹指一挥间,一转眼,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三艘航母,但这次美国军方却出人意料地显得异常低调。

2024年的双航母让中国军迷大呼提气
《星条旗报》的这篇文章首先不得不承认中国航母的“引人注目”,并表示中国航母的电磁弹射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美国海军。
毕竟,福建号就在前段时间成功弹射了空警-600预警机和歼-35战斗机,这使得美国海军此前拥有的巨大情报和作战优势受到显著冲击。
但该专栏文章随即以类似孔乙己的心态强调“亚太军事平衡基本面依然稳定,且继续以相当大的优势向美国倾斜”。
为何在美国海军频繁强调“中国威胁”的背景下,其直属媒体反而轻描淡写?
要理解这一矛盾,需先认识《星条旗报》的特殊性。该报创生于1861年南北战争时期,最初是联邦军发放给士兵的鼓舞士气读物,二战后转为国防部直属机构。

《星条旗报》
它并非普通商业媒体,而是美军内部意识形态传播的核心渠道,承担着“对外威慑、对内安抚”的双重使命。其内容需严格符合五角大楼战略导向,且常通过选择性强调或淡化事实,实现认知塑造目标。
因此,这篇“中国航母无害论”绝非技术误判的偶然,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叙事。
当中国海军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成功、004航母设计方案曝光时,美国民间涌起一股焦虑:是否冷战后的海洋霸权正被中国撼动?《星条旗报》选择此时发声,核心意图是降低公众对“世界权力更迭”的敏感度。
该报在原文中刻意使用“炫目”(flashy)一词,将中国航母技术成就定义为“视觉盛宴”而非“实战利器”。
例如,文中写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确实比美国尼米兹级的蒸汽弹射更先进,但中国缺乏全球基地网络与实战经验,使其难以在远洋挑战美军。”

尼米兹级已经锈迹斑斑
这种论述巧妙地将技术优势与体系短板捆绑,暗示“中国仍在追赶”,从而缓解民众对军备竞赛的恐慌,避免国会陷入“为何投入万亿仍被超越”的质疑旋涡。
此外,该文更强行解释说,中国海军的航母但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潜在冲突点即台海用处不大,因为解放军在此的拒止能力本来就很强了,有没有航母都没啥区别。
解放军的火箭军、空军、海军航空兵,以及部署在东南沿海的陆基导弹,构成了对台岛的“全方位覆盖”。
这些武器不需要航母的“护送”,却能直接摧毁台军防御体系。相比之下,美国航母的“存在感”反而被削弱——它们需要依赖盟友的基地支持,而中国则能依托本土作战,形成“主场优势”。
换句话说,这篇文章的作者已经默认了:只要美国海军不试图介入可能的台海冲突,解放军的航母就对美军造不成威胁。

确实,对付美军航母用这个就够了
因为中国的航母战略是“防御性”的,聚焦于核心利益的维护,而非全球争霸,解放军不会像美军那样,动不动把航母开到纽约或者洛杉矶附近搞军事演习。
《星条旗报》在福建号即将入列之际推出这篇文章,颇有些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的意味。
一方面,美国海军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舰队老化危机:福特级航母故障频发,一半以上尼米兹级舰体超龄服役,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预算也屡遭削减。
如果在此时承认中国航母的全面威胁,将迫使军方立即追加预算、加速换代——但技术迭代与财政拨款均需时间。
《星条旗报》的评论因此成为争取战略缓冲的话术。它向国会传递潜台词:“我们仍有时间完善防御体系”,进而为高超音速武器、太空侦察网等下一代装备研发预留窗口。

该隶属的五角大楼媒体部门,其经费直接受国会审批,此类评论与军火商的游说行动存在微妙呼应。
另一方面,《星条旗报》在描述福建舰时,仅聚焦于航母这种单一装备,却忽视了中国海军“系统作战”的颠覆性进步。
福建舰搭载的歼-35隐形战斗机、空警-600预警机,配合055型驱逐舰的全域防空反导能力,已构成西太平洋“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的铜墙铁壁。
更关键的是,中国首创的“航母-卫星-高超音速导弹”组合,例如鹰击-21潜射导弹,其10马赫突防速度可瞬间穿透美军航母防御圈。
而《星条旗报》对此仅以“理论上存在威胁”一带而过,恰暴露其选择性忽视。

这很特朗普
此外,美国媒体不顾客观事实地自说自话,也是在给自己的盟友吃定心丸,美国在亚太的霸权,依赖于日、韩、菲等国的锚定作用,若这些国家相信“中国航母不足为惧”,可能减少对美军驻军、联合军演的支持。
例如菲律宾近年就曾在美中之间摇摆,若其认定美国无法提供绝对安全保障,或加速转向对冲策略。
《星条旗报》的评论实为认知领域的试探:通过降低”中国航母威胁”,观察盟友反应,进而调整战略资源投放。这种作法与此前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迫使盟友选边站,形成截然相反的舆论操纵术。
当然,美国对于在军事方面压制中国早已力不从心,俄乌冲突消耗美军30%的精确制导弹药,中东局势牵制三支航母编队,加上部分航母长期趴窝维修,导致西太平洋出现美海军力量真空。
最近,美军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动频次明显下降,正是其兵力分散顾此失彼的体现。此时强调“中国航母非威胁”,实质是用话语弥补行动的缺席。

日德兰海战
回顾历史,20世纪初,英国海军部曾嘲讽德国公海舰队“只能在波罗的海当花瓶”,结果日德兰海战中,德国的新锐战列舰把英国海军打得满地找牙。
《星条旗报》的“非威胁论”,恰似一枚硬币的两面:字面是轻蔑,底色是忌惮。当美国不得不动用官方舆论工具去“降调”对手成就时,反而证明了中国航母已刺破其心理防线。
也难怪特朗普会公开表示考虑让属于上个实际的战列舰回到美国海军序列,因为中国海军现在还没有战列舰。
今天我们更应关注的,不是美国的否定,而是其否定背后那套延续百年的霸权修辞学——它总在自身强大时强调“规则”,在他人强大时鼓吹“冷静”。
而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通过定义他人来确认自己。

中国海军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