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英语学科教学水平,10月24日,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学成功举办英语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本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风采、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参赛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积极探索新教材教学路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呈现出一节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
本次赛课内容为三年级上册Unit 4“Plants around us” Lesson 1: What do we get from the plants? 除本校四位教师外,活动还特邀东胜区万正小学穆仁老师参与,他以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为活动增添了跨校交流的亮色。
伊金霍洛旗小学英语教研员翟丽芳老师深入课堂听课并给予指导。活动伊始,四位本校教师依次进行说课展示。




随后,课堂教学环节有序展开,五位教师围绕同一课题展开教学,展现出不同的教学思路与课堂组织能力。
任素娟老师以歌曲导入课堂,通过创设“农场主”情境,结合谜语引导学生认识水果,逐步衔接教材内容,最终实现语言的有效输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杨慧老师的课堂设计层次分明,以思维导图贯穿教学内容,教法新颖独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创新思维,也增强了爱护植物的人文意识,实现了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


张瑞杰老师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在对话前巧妙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实际生活,借助实物引导学生进行喜好问答。通过Look and say, Listen and tick等活动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其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增强交际能力与综合语用能力。


穆仁老师以“伊金霍洛旗美好农场”为真实情境主线,带领学生走进农场,围绕“参观—体验—评价”展开教学,通过激活旧知、学习理解、实践创新与多元评价,将语言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实践体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


乔舒晗老师在下午的课程中,以“认识农场水果—采摘农场水果—售卖农场水果”为完整情境线索,教学设计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环节流畅自然,逐步推进,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与递进呈现。


在课后点评环节,翟丽芳老师对四节展示课进行了专业引领与细致点评,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教学建议。翟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四堂课在教学目标设定上的清晰度、具体性与可操作性,指出其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贴近学生实际学情。她特别赞赏课堂教学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体现了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完整学习路径,遵循了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此外,课堂中融入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元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翟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专业建议。她强调,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立足高远,唯有提高教学目标的站位,才能拓宽学生的语言输出面,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她还建议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整体整合与精细化设计,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空间,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郝校长进一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推进主题化、项目化的活动设计,以多元评价为导向,有效牵引学生能力向上发展。在日常英语课堂中,要善用导学单等工具,持续加强学生语音、词汇等基础能力的训练与巩固。此外,教师还应增强对教学内容整体性的把握,关注不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与结构化实施。
最后,米校长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发言。米校长肯定了本次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卓有成效,四位授课教师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积极的教学探索精神,在此基础上,米校还为英语组提出建议。第一,教学立意要“高”。我们的课堂设计应超越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主题化、项目式的深度学习。要通过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并在多元评价的持续激励下,真正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拔高”与素养的内化。第二,课堂根基要“实”。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扎实训练。要高效利用导学单等工具,在常态课中强化语音、词汇等基础环节,为学生打下牢固的语言地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跟得上、学得会。第三,教学内容要“整”。 教师需具备全局观和系统思维,主动打破教材单元和册次之间的壁垒,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横向联系,推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此次赛课活动不仅是切磋,更是研讨,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为学校青年英语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探索单元主题教学方法,促进学校英语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