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迟迟等不到中方贺电,日本主动“逼问”,高市早苗对中国提出请求

10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召开例行记者会,日本《读卖新闻》记者对发言人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高市早苗已经当选日本首相,中方何

10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召开例行记者会,日本《读卖新闻》记者对发言人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高市早苗已经当选日本首相,中方何时发贺电?

这个问题其实挺尴尬的,谁不知道日本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如今这个问题有点“逼宫”那意思,在国际外交场上,这样直白“催要”贺电的操作并不多见,毕竟贺电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标配”,更像是双边关系的“晴雨表”,发与不发、何时发,都藏着门道。

按日方的惯性认知,岸田文雄、石破茂等前几任首相就任时,中方都会及时送上贺电,这似乎成了“默认程序”。可高市早苗10月21日当选,过了48小时的常规窗口期仍无消息,日本媒体显然坐不住了。

但他们恰恰忘了,外交惯例的核心是“双向尊重”,而非单方面的“惯性期待”——前几任能收到贺电,本质是其对华立场未触碰中方核心红线,而高市早苗的情况从一开始就截然不同。

面对这个尖锐问题,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堪称精准:“按外交惯例做了适当安排。”这句话看似模棱两可,却把外交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既给了记者台阶,避免了舆论对抗,又为中方保留了主动权,更关键的是传递了明确态度:贺电与否,取决于日方是否符合“适当”的前提。

这句“适当安排”里藏着三重深意。

其一,是“态度降温”的信号。同期玻利维亚新总统当选时,中方第一时间明确祝贺,这种外交“温差”恰恰映射出中日关系的真实温度。高市早苗当选后,中方首次回应仅称“注意到有关选举结果,这是日本内部事务”,连基本祝贺都没有,“适当安排”不过是对这种降温的确认。其二,是“原则坚守”的提醒。中方反复强调的四条规矩——恪守四个政治文件、不碰历史红线、尊重台湾问题核心利益、秉持战略互惠——正是“适当”的判断标准。贺电是对政策方向的认可,中方不可能违心祝贺屡屡伤害民族感情的政客。其三,是“打破惯性”的警示。2012年安倍晋三因钓鱼岛“国有化”未获中方贺电,早已说明“不发贺电”本身就是符合惯例的抗议,此次不过是再次打破日方的侥幸心理。

日方的“逼问”更暴露了其焦虑。高市早苗上位之路本就坎坷,与合作26年的公明党闹掰,还得向右翼的日本维新会妥协,国内根基本就不稳,急需大国认可巩固地位。可他们忘了,外交认可靠的是诚意,一个动辄触碰红线的政客,凭什么要求祝贺?

要读懂中方的克制,就得看清高市早苗其人。这位保守派政客最受争议的,是根深蒂固的历史修正主义立场。靖国神社作为供奉14名甲级战犯的场所,早已是历史认知的“试金石”,而高市早苗不仅多次参拜,2025年10月17日秋季大祭时,即便未到场也特意供奉“玉串料”。更令人愤慨的是,她公开反对“村山谈话”中的“侵略”表述,试图抹去历史罪责。历史问题从来不是“过去时”,而是中日关系的“道德红线”,连历史都不敢承认的领导人,难以让人信任其维护双边关系的诚意。

贺电悬念未消,高市早苗10月24日抛出的施政演说草案,更显其对华政策的“分裂”。一边将中国定义为“重要邻国”,强调“期待首脑对话”,让外相茂木敏充反复提及“战略互惠”;另一边又大谈安全与经济安全“值得关注的问题”,透着十足防备。这种“既要又要”的两面性,说到底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中国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日贸易额仍超3000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日本制造业近15%利润,RCEP框架下的关税红利更是通胀高企的日本经济不能丢的“基本盘”。丰田、索尼等企业命脉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高市早苗再右翼,也清楚“闹掰”等于砸国内企业饭碗,所谓“合作”不过是给日本经济留条活路。

可“橄榄枝”背后早已筑起“防火墙”。她竞选时就将中国视为“安全挑战”,主张国防预算提至GDP2%以上,鼓吹强化日美同盟、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施政演说里的“安全关切”,不过是为后续军事动作埋伏笔。经济领域更在搞“暗战”,收紧半导体等技术出口管制,推动“去中国化”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已同比下降19.4%,占比从49.5%跌至37.5%,所谓“安全保障”正在反噬自身。

这种“一边示好、一边设防”,根源是日本的战略困境:想靠美国保安全,又舍不得中国的经济红利。可这“钢丝”根本走不稳——美国对日本贸易步步紧逼,对华遏制又引发反制,最终买单的还是日本企业。连公明党都直言“模糊表态只会被动”,日本经团联更是直接施压,反对影响经贸合作的言行。

说到底,贺电缺位只是中日关系的缩影。高市早苗的双面操作,既骗不了中方的原则坚守,也瞒不过国内的现实利益。外交尊重从来不是求来的,若日本继续在错误道路上前行,等待它的恐怕不只是贺电缺席,更是双边关系的持续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