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新能源购置税政策调整,谁受影响?年底该买车吗?

近期,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调整引发关注,这不是简单的取消优惠,而是向技术导向的转变,既关系到消费者的购车成

近期,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调整引发关注,这不是简单的取消优惠,而是向技术导向的转变,既关系到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也牵动着车企的产品布局。对于计划买新能源车的人来说,理清政策核心、判断自身情况,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政策核心的两个变化

新能源购置税优惠并非突然收紧,而是分阶段、有明确门槛的调整,核心集中在税额减免幅度和技术准入标准两方面。

从税额时间线来看,优惠力度随年份逐步收缩,2024-2025年仍保持免征购置税,但每辆车免税额上限3万元,即车价33.9万元以内可全免,超过33.9万元需补差额。

2026-2027年则调整为减半征收,减税额上限1.5万元,以33.9万元车价为例,2025年买能全免3万购置税,2026年买则需要交1.5万,成本多了1.5万;若车价45.2万元,2026年购置税总额4万,最多只能减1.5万,自己要掏2.5万。

更关键的是技术门槛提升,从2026年起,想享受减免的新能源车必须满足新的技术要求。纯电车要控制百公里电耗(需符合GB 36980.1-2025限值),避免堆大电池却不节能;插混车(含增程式)的纯电续航则从现行的43km(WLTC工况)直接提升至100km,且需满足燃料消耗量、电能消耗量的双重限值。

即便2025年底前已在《减免税目录》的车型,不达标也会被移除,想重新入围需在2025年12月12日前按新规申报。

调整的逻辑很清晰,政策不再“广撒网”,而是用技术门槛筛选出真正符合新能源节能属性的车型,倒逼车企从拼低价转向拼技术。

谁会受影响?

政策调整不是“一刀切”,不同车型、不同车企的处境差异明显,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也会因此分化。

对消费者而言,短续航插混车用户受冲击最大。像比亚迪秦PLUS DM-i 55KM版、宋Pro DM-i 75KM版、吉利银河A7 70km版等热门车型入门款,其标注的续航多为CLTC 工况,换算成WLTC工况后远低于100km,2026年起买这类车将无法享受任何购置税减免,需全额缴纳10%购置税。

以秦PLUS DM-i 55KM超越型(指导价9.38万元)为例,2025年买能全免约8300元购置税,2026年买则需全额缴纳,成本直接多了近万元。

对车企而言,产品结构不同,压力也不同。比亚迪受影响相对较大,其2024年插混车销量近250万辆,短续航车型是重要销量支柱,短期内需消化库存、加速迭代长续航版本;而深蓝、零跑等主打大电池增程的品牌,旗下车型纯电续航基本达标,反而能借政策门槛巩固优势。

纯电车企则需要再续航和电耗之间找平衡,不能再靠大电池堆续航取胜,三电系统的效率研发会成为新竞争点。

年底该买车吗?

网上“年底买能省购置税”的声音不少,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跟风。结合自身需求判断,才是避免踩坑的关键。

如果计划买短续航插混车,年底或许有捡漏机会,但需注意两点:一是12月中下旬可能出现库存积压,厂家为清货可能降价,部分车型价格或将“雪崩”;二是必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才能享受全免购置税(最多省3万),且避开技术新规。若拖到2026年,不仅税一分不少,还可能买不到不达标的老款车型。

如果瞄准长续航插混车,则无需过度焦虑。年底车企冲量时,这类车型可能有促销活动,如现金优惠、赠品等,有即时用车需求可入手;若不着急,也可观望,新能源车迭代速度快,2026年的新车可能在三电技术、智能配置上更出色,且明年前几个月车企大概率会推出购置税补贴政策来吸引用户,届时或许能买新又省钱。

如果考虑纯电车,政策影响最小。纯电车无需担心100km续航门槛,2026年虽改为减半征收,但当前年底冲量的优惠、明年可能的车企补贴,能部分抵消购置税成本。是否入手,更多看自身用车场景(如充电是否方便)和对车型配置的偏好,不用因为购置税政策过度纠结。

需要提醒的是,若决定年底买车,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开票时间和税费补偿条款,避免4S店延迟交车,导致错过2025年开票期限,白白多花购置税。

写在最后

新能源购置税政策的调整,本质是从推动普及到引导升级的过渡,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对消费者来说,无需因明年要交税恐慌,也不必为年底省税盲目下单;对车企来说,政策门槛不是障碍,而是优化产品、提升技术的契机。

无论是选车还是造车,围绕真实需求和核心技术才是关键,消费者买适合自己的车,车企造真正节能的车,这才是政策调整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