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月满中秋·喜迎国庆—著名书法家孔可立作品欣赏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盛世华诞》2025年国庆名家邀请展如约而至,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长卷,邀您共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盛世华诞》2025年国庆名家邀请展如约而至,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长卷,邀您共赏艺术之美。

这场艺术盛会汇聚当代名家力作,犹如群星璀璨,在艺术的银河中交相辉映。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用心灵浇灌的硕果,承载着对祖国的深情礼赞。笔墨丹青间流淌着赤子情怀,共同谱写着盛世华章。

孔可立

字繁儒,号知勚斋主,祖籍山东,世居河南和湖北。1948年出生书香世家,至圣先师第74代后裔孙。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业研究生。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教授,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北省和武汉市优秀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民革武汉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文物协会会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术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收藏家协会顾问,武汉书画研究会、湖北省汉上书画院顾问。

自三岁起,在父亲的教诲下,诵读经史典籍,练习书法,继师金月波、黄亮、邓少峰、王遐 举诸位大师和欧阳中石先生。书作出篆入分,结体新奇,气势开张,别有意趣。亦擅篆刻,广泛涉猎秦玺汉印、封泥瓦当、碑额钱币等,以刀代笔,沉着酣畅,通碑融帖,独辟蹊径。已在中国美术馆、上海朵云轩、香港艺术中心、新加坡、新西兰等地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20余次,广获赞誉,培养学生逾万人。被誉为当代书法名家。其爨宝子体《苏东坡·大江东去》书法作品被收藏纳入人民大会堂国有资产管理名单,成为第1832号作品,也是湖北省被纳入该名单的首幅书法作品。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其摄制两集传记片《写意人生——孔可立》,受到国内及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儒尊可立

——孔可立先生的书法传奇

曾雪萍

在武汉乃至湖北的书法界,孔可立先生声名卓著。虽然他有众多的官方头衔,但我更欣赏的是其在民间的声望。

笔耕不辍之精神:可嘉

熟知者皆知,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凌晨四点,孔先生即早起临帖。这看似寻常的功课,他一以贯之数十载,从未稍辍。这份将书法融入生命的坚守,在书家群体中亦属罕见。

他常言:“字为脸面,更是修行”“一日不练,己身自知;三日不练,行家可辨;半年不练,世人皆明。”这般清醒与自律,正是其艺术之路持续精进的密钥,其精神之可贵,足以感召后学。

字成一格之成就:可观

论及艺术成就,孔老师早已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艺术路径。其书作,集有金文的沉雄(金气)、隶书的宽博(土气);行草的灵动(木气),笔画的劲力(火气),结体的畅连(水气)。既深植传统,又有度创新,同道皆言其字“独成一格”,甚至称之为“孔体”。

孔先生著述诸多,尤其是他历时数载精心编纂《孔可立书法教学图谱》,堪称教科书级的大作,已在书法界广为流传。

真挚随性之品德:可敬

“学书先学做人,字里藏着心性。”这是孔先生常挂在嘴边的话。从艺数十载,培育学生以万计。尤其热衷公益,连续十余年在社区开设“周末公益书法课”,从孩童到银发老者,来者不拒。逢年过节,他常常会带着学生走进福利院、养老院,免费写字。疫情期间,他创作了百余幅书法作品义卖,将全部所得二十余万元悉数捐出。

生活中的他,性情随和,善交朋友,三教九流,皆可相谈。友人小聚,开心小酌,他能从《兰亭序》聊到巷尾的热干面,兴之所至,挥毫泼墨,尽显本真。这份不慕虚名、待人赤诚的品性,较之笔墨更令人尊敬。

孔公可立,真可谓:

笔耕数十载,

墨成自家魂。

艺高德亦高,

汉上一儒尊。

(作者为武汉书画研究会会长、湖北省汉上书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