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盐城民政系统接连“落马”:“老兵”折戟,监管警钟为谁鸣?

近日,江苏盐城民政系统接连传出“落马”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盐城市盐都区民政局四级调研员夏国宝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

近日,江苏盐城民政系统接连传出“落马”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盐城市盐都区民政局四级调研员夏国宝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委监委审查调查;与此同时,亭湖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林法也因同样问题主动投案。两位在民政系统深耕多年的“老兵”双双涉案,不仅让当地民政系统蒙上阴影,更将“民政领域廉政风险”这一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夏国宝 资料图

夏国宝作为四级调研员,长期在盐都区民政系统任职,属于经验丰富的“老民政”;徐林法则身为副局长,手握行政管理与资源分配实权。两人虽岗位不同,但均身处民生保障一线,直接涉及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殡葬管理、福彩公益金使用等资金密集、政策性强的领域。

这些领域看似“低调”,实则权力集中、资金流动频繁,监督稍有松懈,便易滋生“微腐败”甚至系统性风险。例如:低保审批中可能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养老机构补贴发放中的虚报冒领;殡葬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益输送;福彩公益金使用不透明、挪作他用等。

正因如此,民政系统长期被视为廉政“灰色地带”,此次盐城两名“老兵”落马,正是这一风险的现实映照。

徐林法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徐林法系“主动投案”,而夏国宝为“接受调查”。两者态度迥异,折射出当前反腐高压态势下,违纪人员的不同心理博弈。

“主动投案”近年来已成为反腐常态,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政策的威慑与感召。徐林法的选择,可能是出于对政策的清醒认知,也可能是内部自查或线索暴露后的止损之举。而夏国宝被查,则表明监督触角已深入基层末梢,无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只要触碰红线,终难逃法网。

随着案件曝光,网友追问“民政是否已成重灾区?”“开发区、盐南何时起底?”等声音此起彼伏。这些追问虽带情绪,却也反映公众对基层治理透明度的深切期待。

所谓“重灾区”,并非指民政系统全员腐败,而是指其制度漏洞与监督盲区长期存在,易被权力寻租者利用。盐城此次两起案件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曝光,既说明反腐力度加大,也暴露出系统性风险尚未根除。

公众追问“开发区、盐南何时起底”,实则是呼吁反腐无死角、监督全覆盖。盐城经开区、盐南高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沿阵地,项目多、资金密集,若缺乏有效制衡,廉政风险同样不容小觑。民众期待的,不是“选择性反腐”,而是“制度性防腐”。

要扭转“民政=风险区”的刻板印象,需从制度、技术、文化三方面协同发力:

1. 制度层面:完善民政资金使用全流程监管机制,推行“阳光审批”“公开公示”,强化内部审计与第三方评估。

2. 技术赋能:推动民政业务数字化,如低保核对系统与公安、税务、房产数据联动,减少人为干预空间。

3. 监督下沉:发挥基层纪委、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合力,建立“微腐败”线索快速响应机制。

4. 廉政教育常态化:针对“老民政”“老资格”开展警示案例教育,破除“资历护身符”心态。

夏国宝、徐林法的落马,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制度查漏补缺的契机。民政工作关乎千家万户冷暖,容不得半点私心。唯有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才能让“民政为民”的初心不被权力腐蚀所侵蚀。盐城此次的“刮骨疗毒”,或许正是迈向清廉治理的关键一步。而公众的追问,也应成为推动改革的持续动力——反腐没有“终点站”,只有“进行时”。

(声明: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因图片使用侵犯了他人的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核实并依法更正、删除或作其他合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