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吴倩倩 这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张艺谋电影《红高粱》简评

忘不了的是那如血的残阳,是高粱地里绰绰伟岸的身影,是酿酒歌伴着高粱酒鲜红的泼洒,是这幅壮丽的画面,在大西北的蓝天白云下,

忘不了的是那如血的残阳,是高粱地里绰绰伟岸的身影,是酿酒歌伴着高粱酒鲜红的泼洒,是这幅壮丽的画面,在大西北的蓝天白云下,晕染,着色。十八里坡上,满身高粱,满是粗旷,野性的美。

很喜欢张艺谋的《红高粱》,记得第一次看还是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入眼便被满目的红色所吸引。红色,是西北地区豪放的农民形象,他们光着膀子,露出红黑的臂膀,在炎炎炉火旁添煤,唱着“喝了咱的酒——”。作者运用红色,表达了他对这片高粱地上人民的最高礼赞。红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在血色残阳下,整片高粱地都成了血红色,那是被鲜血映红的高粱,是死去的烈士,是爷爷失去奶奶的伤痛,是日食,也更是日出。

高粱被践踏了,但还有许多高粱在疯长。红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革命的火焰生生不息。红色,是生命的野性与鲜艳之色。看完整个电影,可能很多东西都会忘掉,确实记不得了,但是那个调子,生生的哽在那里,扯得人心里疼。还有那色彩,不加矫饰,就那么冲进你的眼里,看得人满眼泪花。再看一遍,竟是这么个热辣辣的故事,却又清新得可爱。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吧,莫回啊头,一时的倾心、一生的信赖,你好你坏都不去想了,就这么死心塌地的跟着你,过上他一辈子。

还有一点,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整个影片的处理方式很独特,只通过简单的色调和突出的细节,便形象的展现了人物的内心。开篇以第一人称的独白形式切入,“我爷爷,我奶奶”,给人展现出一种朴实之感。在送亲路上,爷爷等人颠轿的捣乱行为皆随着奶奶的一声轻轻抽泣戛然而止。通篇,人物的对话很少,而每次出口都令人印象深刻,直到最后一次罗汉大哥才开口叫奶奶“九儿”。作者用很细小的东西营造出一种大气的氛围。

在高粱地里,爷爷踩倒了高粱铺成床,奶奶一言不发,但她不甘屈服于命运,用行动展现了她高亢的品格,终将自己奉献给了喜爱的男人,那种沉默着的喧嚣令人震撼。奶奶的一颦一笑,一个转身回眸都透着动人的美好。就是在这些无法言喻的微小的点的传神刻画,连接为一个不可复制的感人整体,动人而美丽。

通过这部影片,导演展现出他对陕北地区人民的独特情怀,唤起人类对自然,野性与纯真的追求。《红高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 情节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

《红高粱》差不多是由两部电影组成的:第一部分是轻松滑稽的,而第二部分从日本侵华开始则充满了恐怖、死亡和悲伤。电影里有许多象征手法的运用,那些喜欢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人可能会很享受这部电影。 整个第一部分就是对生命的礼赞,洋溢着生命本质的精神和激情。而影片的第二部分则被日本的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暴力所占据。在电影的结尾,在一场日全食中,画面被整个投射成红色。这样,红色就构成了前后两个部分的对比,繁盛的生命场面与一片空白,这种对比带给观众一种巨大的落差。

但是我对这个结局还有另一种看法,即日本国旗上的红太阳被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所取代。另一个普遍适用的象征手法是数字“九”。因为读音相近,“九”被象征性地与“久”联系在一起。女主角的名字是“九儿”,她出嫁那年十“九”岁,到青纱口有“99”里路,还有就是高粱酒在“九月初九”出窖,这一天也是九儿的生日,九儿给新出的酒起的名字是“十八里红”,九加九或一加八得九,而酒本身也和“九”读音相同。最主要的是电影的这个故事开始到日本入侵正好“九”年。其中想必包含着“九”这个数字传统意义之外的东西。从表面上,可以简单将“九”解读成一种充满爱国热忱的描绘:即使在苦难中,中国文明也将生生不息。总之,这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