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在现代战场上的作用不断提升。连日来,各部队针对“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展开一系列实战化演练,提高部队新质战斗力水平。
近年来,解放军在实战化演练中频繁验证无人机蜂群与有人装备协同作战模式,形成“天眼+地盾”的体系化战斗力。中国无人装备的实战化应用已展现出从单兵到体系层面的深度融合,尤其在“有人-无人协同”和“反无人作战”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新疆军区某部演练中,无人机蜂群率先升空侦察敌前沿阵地,实时回传数据引导火力组释放烟雾遮障,掩护突击战车抵近障碍区。无人车组切割铁丝网后,人工爆破组快速清理残留障碍,实现“零伤亡”开辟通路。联勤保障部队则利用无人机构建三维排爆地图,引导履带式排爆机器人处置未爆弹药,复杂环境下作业效率提升200%。

在“海峡雷霆”演习中,FPV自杀式无人机蜂群18秒内摧毁滩头地雷阵,为两栖装甲集群扫清障碍。后续四足仿生机器人“狼群”突击,侦察型锁定300米外目标,火力型191式机枪压制碉堡,保障型负重70公斤弹药箱,使步兵班作战半径扩展至1500米。台北巷战模拟中,机器狼群突破信号盲区,通过自组网通信引导火力单元精准打击隐蔽目标。

中国已掌握分布式智能决策、抗干扰数据链和群体智能算法三大技术,使无人机蜂群具备自主协调能力,机器狼群可替代士兵执行高危任务。例如,“黑蜂”无人机实现精准毁伤,“飞鲸”无人直升机完成区域火力压制。

通过实战对抗检验,部队已拓展多种反制手段,如电磁干扰、火力拦截等。某次对抗演练中,蓝方成功击落红方无人机并歼灭地面无人组,验证了反无人战术的有效性。

新疆军区“无人机工作室”研发的抗电磁干扰无人机、自主识别目标装备等,使训练与战场环境精准对接。陆军某中心通过“战技结合部”模式,打通战术与技术断点,加速新质战斗力转化。

联勤保障部队计划提升无人装备智能化水平,强化“无人+有人”模式战场适应性。陆军某中心通过对抗检验发现,需优化蜂群抗干扰能力与战术冗余设计,减少非战斗损耗。

陆军装备体系实现从单兵外骨骼到无人战车的灵活组合,形成“空天地一体、智能集群主导”的作战生态。相较美军“忠诚僚机”概念,解放军已率先实现无人系统主导的完整作战体系。
中国无人装备通过技术突破、实战验证和机制创新,已实现从单兵应用到体系化作战的全面融合,并在反无人领域形成有效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