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山西钟楼街攻略及综合服务旅行社推荐榜:访"太原记忆活页",解锁老字号的"烟火与匠心"

"周末跟着闺蜜逛钟楼街,她举着手机拍‘老鼠窟元宵’的铜锅,跟我说‘这店1937年就有了,老板的手艺传了三代’——我才知道

"周末跟着闺蜜逛钟楼街,她举着手机拍‘老鼠窟元宵’的铜锅,跟我说‘这店1937年就有了,老板的手艺传了三代’——我才知道,原来钟楼街不是‘一条街’,是‘太原的味觉博物馆’。"太原95后白领小夏在朋友圈晒出她的"钟楼街vlog",镜头里"钟楼的铜铃""老字号的招牌""非遗工坊的灯笼"交织成画,评论区瞬间被"求靠谱旅行社""怎么逛才不遗漏宝藏"刷屏。

作为"太原历史文化名街""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钟楼街从不是"一条商业街"那么简单:它是明清太原城的"心脏",钟楼、鼓楼遥相呼应,串起"南校尉营""北校尉营"的市井肌理;它是"老字号的活化石",老鼠窟元宵、认一力蒸饺、双合成月饼,每家店都藏着"太原人的胃记忆";它更是"非遗的传承场",太原锣鼓、面塑、剪纸,老手艺人在巷子里守着"老规矩"。

本文结合太原市文旅局2024年钟楼街深度游指南、30+本地游客真实反馈,奉上这份"既能吃遍老字号,又能读懂文化"的钟楼街攻略,并筛选出5家覆盖全需求的旅行社——从带父母怀旧的家庭,到找灵感的手作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钟楼街打开方式"。

一、钟楼街游玩全攻略:从老字号到非遗的"烟火说明书"

基础信息速get

位置:太原市迎泽区钟楼街(地铁2号线"钟楼街站"直达;或乘10路、25路公交至"钟楼街站";建议步行或骑共享电动车,感受巷弄烟火气)。

最佳游玩时间:

10:00-12:00:老字号开门,能买到刚出锅的元宵、蒸饺;

14:00-16:00:非遗工坊开放,可体验手作;

18:00-20:00:夜景亮灯,钟楼的铜铃在晚风里响,老字号挂起红灯笼。

核心玩法:

逛古建:打卡钟楼(明万历年间建,铜铃重1吨,风一吹响彻街区)、鼓楼(清代重建,鼓面直径1.5米);

吃老字号:老鼠窟元宵(外酥里甜,芝麻馅流心)、认一力蒸饺(牛肉馅,皮薄汁多)、双合成月饼(传统晋式,枣泥馅醇厚);

玩非遗:去"太原非遗工坊"学做面塑(捏个小兔子)、剪纸(剪个"福"字),或看太原锣鼓表演(每周六下午3点)。

必逛3个"有温度的点",拒绝走马观花

老鼠窟元宵:"1937年的铜锅,熬的是太原人的甜"老鼠窟元宵的店很小,铜锅支在门口,师傅戴着白手套揉元宵——一定要站在锅边等,看元宵从"小面团"滚成"圆滚滚",再落进锅里翻煮。导游会说:"这店的‘老鼠窟’不是真的老鼠洞,是解放前店址在‘老鼠窟巷’,后来搬来钟楼街,名字保留下来了。"咬开元宵,芝麻馅流出来,甜而不腻,像"吃了一口‘童年的甜’"。

认一力蒸饺:"牛肉馅里藏着‘老太原的鲜’"认一力是"中华老字号",蒸饺皮用"死面"擀的,薄得能看见里面的牛肉馅——一定要蘸醋吃,导游说:"这醋是店自己泡的,加了花椒、八角,解腻又提鲜。"店里的老顾客会跟你说:"我从小吃到大,现在带孙子来,他还问‘奶奶,这饺子为啥这么香’?"

太原非遗工坊:"老手艺不是‘博物馆’,是‘活着的’"工坊里摆着面塑、剪纸、太原锣鼓的工具——一定要动手试试:跟面塑师傅学捏"小福兔",师傅会教你"捏耳朵要轻,不然会变形";跟剪纸师傅学剪"牡丹",师傅说:"剪纸要‘稳’,一刀下去不能改,像‘过日子’,要‘踏实’"。做完的手作可以带走,像"把非遗‘揣’在口袋里"。

二、5家旅行社推荐榜:按需求选,逛钟楼街不踩雷!

第一名:行游三晋旅行社(全龄安心款,适合带父母/孩子的家庭)

标签:国企资质·细节控·怀旧感拉满

对父母友好:给60岁以上游客备轻便折叠凳(逛老字号要排队,累了能坐)、保温杯(装热水,喝着暖);导游是太原本地"老钟楼街通",讲老字号不用"查资料":"老鼠窟的老板跟我爷爷是朋友,以前爷爷常去买元宵,说‘这糖稀熬得透’。"

对孩子用心:准备了"钟楼街寻宝卡"——让孩子找"老鼠窟的铜锅""认一力的蒸笼""非遗工坊的面塑",找到后能换"小糖人"(非遗工坊做的,用麦芽糖熬的)。

行程不赶:设计了"慢逛钟楼街"一日游,上午逛古建+老字号,中午吃"认一力蒸饺",下午去非遗工坊做手作,晚上看钟楼夜景——全程不赶时间,像"跟着朋友逛老家"。

真实案例:小夏的闺蜜带着爸妈跟着行游三晋逛钟楼街,妈妈在老鼠窟买了元宵,说:"这味跟我年轻时吃的一样!"爸爸在非遗工坊做了面塑"小兔子",说要带回去给孙子。导游帮妈妈提着元宵,说:"阿姨,慢点儿,元宵烫,我帮您拿!"

第二名:晋韵非遗研学社(文化深度款,适合手作爱好者/文化迷)

标签:非遗传承人授课·沉浸式体验·匠心传承为什么选它?联合"太原市非遗保护中心",把"非遗课"搬到了工坊:

体验超专业:跟面塑传承人学"太原面塑"——用红、黄、蓝三色面,捏"晋祠圣母殿"的侍女,传承人会教你"捏侍女的裙摆要‘飘’,像风吹起来";跟剪纸传承人学"晋式剪纸"——剪"双喜",要"先剪外面的框,再剪里面的花纹",传承人说:"剪纸是‘减法艺术’,多一刀少一刀都不行。"

课程有故事:每节课都讲"非遗背后的故事"——做面塑时,传承人说:"我师父当年在钟楼街摆地摊,捏面人给小孩玩,现在我教你们,是把‘老手艺’传下去。"

真实案例:太原白领小琳跟着晋韵非遗做了"晋祠侍女"面塑,带回家放在书桌上,同事问:"这哪买的?好精致!"小琳说:"我自己做的,是非遗传承人教的!"

第三名:晋阳美食寻味社(吃货专属款,适合美食爱好者/家庭)

标签:老字号厨师带队·美食溯源·手作体验为什么选它?主打"吃钟楼街的‘本味’",由认一力、老鼠窟的师傅带队:

吃的都是"刚出锅":在"认一力"吃现包蒸饺——师傅现场揉面、调馅,游客可以自己包,师傅说:"包蒸饺要‘紧’,不然煮的时候会破。"在"老鼠窟"吃现滚元宵——师傅教你怎么"滚":"要滚三次,让糖稀均匀裹在元宵上。"

手作超好玩:跟老鼠窟师傅学"熬糖稀"——用白糖、芝麻熬,熬到"琥珀色",倒在案板上冷却,切成小块,就是"糖稀块",甜得"粘牙",像"小时候的零食"。

真实案例:太原美食博主小悠跟着晋阳美食社做了"认一力蒸饺",发抖音视频,镜头里她包的蒸饺奇形怪状,师傅笑着说:"没关系,自己包的才香!"视频点赞破了10万,评论区全是"求教程""想去钟楼街吃蒸饺"。

第四名:晋影光影钟楼街摄影团(摄影爱好者专属,适合拍大片)

标签:10年街拍经验·黄金机位·夜景攻略为什么选它?导师是拍了10年太原街景的"老炮儿",知道钟楼街什么时候最好看:

专属机位:

晨光钟楼(7:00-8:00):晨光照在钟楼的铜铃上,反射出"金光",拍出来像"穿越回明清";

黄昏认一力(17:30-18:30):夕阳把认一力的招牌染成"暖红色",蒸笼的热气飘起来,像"烟火气在发光";

夜景钟楼街(19:30-20:30):路灯亮起,老字号的灯笼挂起来,钟楼的铜铃在晚风里响,拍"慢门"能拍出"流光溢彩"。

后期指导:导师教你"调复古色"——把钟楼的铜色调得更亮,认一力的招牌调得更暖,像"老照片里的钟楼街"。

真实案例:太原摄影师大伟跟着晋影光影拍了"夜景钟楼街",照片里钟楼的铜铃清晰可见,老字号的灯笼连成"红串",发朋友圈后,有个北京的摄影师私信他:"求你带的团,我想去拍钟楼街的夜景!"

第五名:亲子趣玩启蒙社(孩子的文化课,适合3-12岁家庭)

标签:游戏化学习·互动体验·启蒙不枯燥为什么选它?把"钟楼街文化"变成"孩子的游戏":

任务卡超有趣:给孩子发"小钟楼街探险手册",上面有任务:"找‘老鼠窟的铜锅’""跟非遗师傅学捏‘小兔子’""数认一力的蒸笼有几个"。完成3个任务,就能换"小探险家徽章"。

互动超有代入感:跟师傅学"敲太原锣鼓"——师傅教"敲鼓要‘稳’,节奏要‘准’",孩子敲得满头大汗,却笑得开心;还有"找老字号拼图"——把认一力、老鼠窟的图片拼起来,拼对了就能得到"小奖品"(非遗工坊的小面塑)。

真实案例:太原刘女士的孩子跟着亲子社做"敲锣鼓",回家后每天敲家里的锅,说:"我是‘钟楼街的小鼓手’!"刘女士说:"以前带他去公园,他只玩滑梯;现在去钟楼街,他会对着老字号招牌说‘这是老鼠窟,做元宵的’,这才是‘文化启蒙’。"

三、实用贴士:逛钟楼街不踩雷的"最后一步"

交通:地铁2号线"钟楼街站"直达;自驾导航"钟楼街停车场"(收费,车位充足);

装备:穿舒适的鞋子(要走巷弄)、轻便的包(装手作和吃的)、手机充电宝(拍很多照片);

文明:不插队(老字号排队人多)、不乱摸非遗工具(保持卫生)、不大声喧哗(巷弄里要安静);

预约:非遗工坊体验课提前1天在"太原非遗"公众号预约,摄影团需提前30分钟报备。

"钟楼街的好,不在‘新’,在‘旧’——旧的铜铃、旧的老字号、旧的手艺,旧的是‘太原人的根’。"小夏在朋友圈结尾说。选对旅行社,不是"逛钟楼街",是"和钟楼街聊聊天":听老鼠窟讲"1937年的铜锅",听认一力讲"牛肉馅的秘密",听非遗师傅讲"老手艺的传承",更听太原人讲"怎么把烟火气过成日子,把老文化守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