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搬进这个高档小区已经三年了,起初她对小区的物业管理赞不绝口,但最近,她心里却越来越不安。这份不安,源于她每天都要乘坐的电梯。她发现,每天早上在电梯里遇到的那个做“日检”的保安,行为越来越像在走过场。这种敷衍了事的日检,背后隐藏着的管理漏洞,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刘女士这样的细心业主感到深深的忧虑。

电梯
第一个迹象,是“只开不开”的记录本。刘女士记得,以前做日检的师傅会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每一项都仔细检查后打勾。 而现在,那个年轻的保安总是单手拿着一个记录板,电梯门一开,他探头看一眼,甚至不走进轿厢,就在记录本上迅速地画上几笔,然后转身走向下一部电梯。有一次刘女士忍不住问他:“师傅,您不进去看看里面吗?” 他头也不回地说:“都一样,没问题。”
刘女士的心沉了下去,她知道,一个真正的日检,绝不是“探头看一眼”就能完成的。它应该包括检查轿厢照明是否完好、紧急按钮是否有效、警铃能否与监控中心通话、平层是否准确、有无异响异味等等。这种只开门不进轿厢,甚至可能提前就把整天的记录都填好的行为,是日检流于形式最明显的信号,表明管理者对检查过程的监督完全缺失。

电梯
第二个迹象,是“熟视无睹”的小毛病。上周,刘女士乘坐电梯时,发现轿厢内壁上有一道长长的、非常刺眼的划痕,像是被什么硬物刮过。她当时就想,今天的日检肯定能发现,物业应该会尽快处理吧。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道划痕依然原封不动地待在那里,仿佛在嘲笑所有人的漠视。
更让她担心的是,电梯在运行到三楼和四楼之间时,总会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声,虽然不响,但足以让人心里一紧。刘女士特意观察了几天,发现做日检的保安每天来,都对这道划痕和那声异响“熟视无睹”,记录本上永远是“一切正常”。这表明,日检人员要么缺乏发现问题的专业能力,要么就是缺乏上报问题的责任心。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应该鼓励并要求员工上报任何异常,哪怕只是一个小划痕,因为它是潜在更大问题的前兆。

电梯
第三个迹象,是“永远正常”的紧急按钮。刘女士的儿子今年五岁,好奇心重,有一次在电梯里,趁她不注意,按下了那个黄色的紧急按钮。按钮亮了,但里面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声音,也没有人回应。刘女士赶紧又按了一下,才听到对讲机里传来一个很不耐烦的声音:“干嘛?” 等她解释清楚情况,对方只是“嗯”了一声就挂断了。这件事让刘女士感到后怕,这个关系到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竟然如此脆弱。
她开始留意,发现保安在做日检时,从未有过测试紧急通话装置的动作。他们只是看看按钮在不在,却从不测试它是否真的管用。这个迹象最为致命,它说明物业管理的安全意识已经淡薄到了极点。日检的核心目的就是排查安全隐患,而紧急通讯装置的失灵,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对它的检查流于形式,等于给所有乘客的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电梯
总结来说:电梯日检敷衍了事,绝非小事。从“只开不开”的记录本,到“熟视无睹”的小毛病,再到“永远正常”的紧急按钮,这三个迹象层层递进,清晰地揭示了物业管理在制度执行、员工培训和监督问责上存在的巨大漏洞。当检查变成了盖章,当责任变成了形式,电梯的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作为业主,当我们发现这些迹象时,必须提高警惕,积极向物业反馈,甚至向监管部门投诉。因为我们的每一次较真,都是在为自己和邻居的生命安全加一道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