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至2026年,电动车市场将掀起一场变革风暴!随着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 - 2024)于2025年9月1日正式生效,以及多地设定的过渡期大多在2025 - 2026年画上句号,,电动车市场即将经历一场全面且深刻的洗牌。据粗略估算,在全国3.5亿辆电动车中,超60%的车辆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从现在起直至2026年,车主们务必密切留意以下变化,以免给日常出行带来不便。
超标电动车将率先被禁止上路。这类车辆不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不过在过渡期内,它们可以悬挂临时号牌合法行驶。但过渡期一旦结束,便会被全面禁止上路。比如,海南昌江的过渡期在2024年12月31日就已结束,而海口、三亚等地的过渡期截止时间主要集中在2025年至2026年。绵阳市也明确规定,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的过渡期截至2025年12月31日,从2026年1月1日起,这类车辆不得再上路行驶,也不得在公共场所停放。
无论两轮还是三四轮电动车,若未进行登记挂牌,均属于违规行为。2025年,许多地区都开展了针对无牌、假牌、套牌车的整治行动。在购买电动车时,车主一定要仔细检查车辆是否被纳入国家公告目录,同时要确认车辆具备3C认证证书、车辆合格证等必要文件。这些材料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办理牌照,车辆也就无法合法上路。
非法改装车加装遮阳伞、改装电池或电机、解除限速等行为都属于非法改装。这类车辆由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成为了交警重点打击的对象。曾经,上海有一家改装店因帮客户加装锂电池,不仅被罚没25万元,老板还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
除了上述明确禁止上路的三类电动车外,还有五类电动车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彻底消失。
不符合新国标标准的电动车新国标对电动车的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重量(不超过55kg或63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W)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规定。随着政策的严格落实,生产销售不符合新国标电动车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
缺乏资质的小厂生产的电动车这些厂家在质量把控方面存在严重漏洞,从零部件的采购到整车的组装,都缺乏严格的监管。
废旧和达到报废标准的电动车我国对于报废车辆有明确的年限规定,正三轮摩托车的报废年限为12年,其他摩托车的报废年限为13年,地方交管部门还可以指定不低于10年的报废标准。继续使用报废车辆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还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违规生产的电动三轮/四轮车(“老年代步车”)这类车辆安全性极差,无法进行登记注册,一直是交通管理中的难题。到了2026年,随着对生产源头的治理力度加大以及路面管控的加强,这类“违规产品”在城市核心区域将很难再看到。
首批“寿命到期”的早期锂电车电动车,尤其是锂电池,有其自身的使用寿命,通常以5 - 8年为一个周期。2018 - 2020年期间销售的第一批大规模锂电车,到2026年将面临电池严重衰减、车辆整体老化的问题。考虑到更换电池的高昂成本以及老旧的车架、刹车系统,大部分车主会选择直接报废车辆,而不是进行维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