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土耳其的好几家媒体老是说起中国的WS-10发动机。这是因为他们现在正给自家的第五代战斗机找新的动力来源呢。
土耳其搞的“可汗”战斗机项目,可是他们国家国防工业发展里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大工程。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造出一款土生土长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好把那些老掉牙的F-16机队给换下来,顺便也让土耳其在周边地区的军事力量里更有分量。

该项目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主导,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完成原型机首飞,并计划于2028年交付首批Block-0和Block-1型号。然而,随着美国国会冻结通用电气F110发动机的出口许可,该项目面临重大挑战。那么,土耳其有可能向中国采购涡扇-10发动机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可汗”项目旨在实现土耳其国防自主化,设计上借鉴了F-22和F-35的隐身特征,包括低可探测性外形和先进航电系统。截至2025年9月,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已制造了一架原型机,并正在组装第二和第三架。
土耳其国防工业局主席哈尔克·戈尔贡表示,项目“无延误”,所有原型发动机已经交付,测试工作全速推进。然而,外长哈坎·菲丹公开承认,美国国会因为针对土耳其购买俄罗斯S-400系统的制裁,而暂停了F110发动机的出口许可,这将影响首批20架生产型飞机的交付。

“可汗”的原型依赖F110发动机,而本土TF-35000发动机最为乐观的预计,要到2032年才能整合。 如果发动机的供应中断,项目可能延期至2030年以后,这将放大土耳其空军在东地中海的劣势,尤其是面对希腊和以色列的F-35机队。此外,项目成本高企:20-30台原型发动机预计耗资15亿美元,这对土耳其的经济构成压力。
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一下土耳其引进中国涡扇-10发动机的可能性。
作为潜在替代方案,中国WS-10发动机被部分土耳其的媒体提及,尤其在巴基斯坦参与“可汗”项目时,有报道称,可能采用WS-10的改型WS-10G。 WS-1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涡扇发动机,已用于歼-10、歼11、歼-16和J-20战斗机,性能可靠且支持超声速巡航。然而,我认为引进的可能性较低,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推力区间够用,但尺寸不对。

WS-10A/B外径1.24米,比F110-GE-129的1.18 米粗6 厘米;“可汗”的后机身弹舱与发动机舱共形设计,已冻结数字样机。如果要换装发动机,就得切开主承力框,这就要增重大约180公斤,最大过载从9 g要掉到8.2 g,空军试飞中心2024年5月出具的《替代发动机影响白皮书》里写得是清清楚楚。
其次是中国自身对发动机的需要比较旺盛。2025-2027年,歼-20 、J-20S双座型、J-16和歼-15T,多条生产线年需求量超过300台,WS-10的产能不见得有太多的富裕。
最后是政治防火墙。2024年12月新版的《中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把“涡轮风扇发动机”从二类管制升级到一类,出口需要军委装发、外交部双签字。土方若不能先就“新疆议题”做出公开的立场调整,北京没有动力冒这个风险。
可见,WS-10可以谈,但只能说是一种希望,远远不能满足“可汗”项目迫在眉睫的需求。所以我看,土耳其的“可汗”战斗机用上WS-10的可能性很小,那么,土耳其有没有可能引进俄罗斯的AL-31发动机呢?

俄罗斯AL-31发动机是另一备选,已用于苏-27和部分的中国战斗机。土耳其若转向AL-31,可能通过现有S-400渠道进行谈判,但风险极高。
首先呢,制裁方面的情况变得更严重了。美国之前因为土耳其购买S-400防空系统就对它进行了制裁,要是土耳其再采购俄罗斯的发动机,那美国和土耳其之间的矛盾肯定会进一步加深,说不定美国还会对土耳其实施二级制裁。
这会对土耳其F-16战斗机的升级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也会让土耳其的军事装备和北约体系的兼容性出现问题。美国有智库就发出警告,说土耳其这么做会让自己和北约越来越疏远,而且还会增加技术泄露的可能性。
其次,还存在技术兼容方面的问题。AL-31发动机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要把它用到“可汗”战斗机上,就得对“可汗”的设计进行修改,这样一来,项目可能会延期,成本也会增加。另外,俄罗斯现在因为俄乌冲突,自身的产能受到了限制,它供应发动机的可靠性也让人心里没底。

土耳其若选择AL-31,将进一步被西方联盟所孤立,类似于土耳其S-400的决策后果。 整体来看,做这个项目面临的风险要比能获得的收益大得多,这很可能会让“可汗”战斗机在出口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
现在土耳其正在加快自主研发TF - 35000发动机的进度,这个发动机最大的推力能达到15.8吨,还能支持超声速巡航。地面测试计划在2026年启动,预计到2032年会把这款发动机安装到“可汗”战斗机上。
这表明土耳其正在从依赖其他国家技术转变为依靠自己的技术,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不少。中国的WS-10开发耗时20年,印度引进的发动机项目研发35年失败。土耳其缺乏类似资源,TF-35000的成功,依赖持续投资和技术突破,风险极高。

综上,“可汗”项目虽然展现了土耳其国防雄心,但前景黯淡。因地缘信任的缺失和整合困境,引进中国WS-10的可能性较小。采购俄罗斯的AL-31则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制裁,进一步孤立土耳其。本土TF-35000虽在推进,但时间表过于乐观,暴露了土耳其航空工业的脆弱性,缺乏核心技术积累、资金和人力资源,无法与中美俄匹敌。
土耳其根本不具备独立发展隐身战斗机的实力,这一项目更像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如果无法化解发动机的瓶颈,将凸显其国防自主化的基础空虚。
好,今天的话题就谈到这,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