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的苏轼才华高,精力盛,兴致广,有趣之事都爱去尝试,包括诗文创作。
在其64年的跌宕生命中,现存约2800多首诗、340多首词和4800多篇散文、书信、奏章等,总计约8000篇作品。可谓无日不挥毫。
在此,闲列几首其集句、檃栝、回文诗词。
19岁时,苏轼娶16岁的王弗为妻。娇妻豆蔻年华,歌声动人,身姿婀娜,苏轼信手拈来唐诗,记录新婚之乐(一说,此写一位歌女):
南乡子 集句
寒玉细凝肤(吴融)。
清歌一曲《倒金壶》(郑谷)。
冶叶倡条遍相识(李商隐),争如。
豆蔻花梢二月初(杜牧)。
年少即须臾(白居易)。
芳时偷得醉工夫(白居易)。
罗帐细垂银烛背(韩偓),欢娱。
豁得平生俊气无(杜牧)。
绸缪,燕尔,亲热,醉酒,行乐,温柔乡令人沉迷。
另一首《南乡子 集句》,一说是苏轼服母丧完毕,在赴京途中的荆州,思念妻子而作;一说是在黄州作。
怅望送春杯(杜牧)。
渐老逢春能几回(杜甫)。
花满楚城愁远别(许浑),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刘禹锡)。
吟断望乡台(李商隐)。
万里归心独上来(许浑)。
景物登临闲始见(杜牧),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举杯饮酒,满城春花,耳闻丝管,怅叹流年,登台望乡,相思如灰。




苏轼贬谪黄州后,在荒山野坡上开垦出东坡耕种,并披荆斩棘,在废园修筑雪堂。
1082年元月,梅花盛开,他有感写下《菩萨蛮•回文》,赠给在广西藤州任知州的好友赵晦之: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虽是暮春残梅,仍傲立于天地间。或许来年一到,新枝又发新芽。
苏轼推崇陶渊明,写了大量和陶诗。1082年暮春,他将《归去来辞》櫽括(剪裁改写前人诗文为词,保留原作精髓,并赋新意)成《哨遍》一词。
序云: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
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此词融合了《归去来辞》的精旨,周到而浑成,抒写怀抱,自成妙境。
后人评价说:
坡老心慕渊明,此词故为之檃括,所谓惟豪杰而后识豪杰也,胸中磊落如此,二公盖有无入不自得者,旷世所稀见也。
非有大力量不能,此类后人不易学,亦不必学。强为之,万不能好。
歌《哨遍》之词,使人甘心澹泊,而有种菊东篱之兴。




1091年,苏轼游镇江金山寺,叹其浪潮、渔舟、明月、松径、泉水、绿树、云霞、碧峰之美,写下《题金山寺回文体》。
正着读,是江天破晓,日耀山水: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倒着读,则为日落月出,小舟浮波: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回文之妙,妙不可言。此诗以结构精巧而闻名流传,兼具韵律美、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