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这是我执行“妈妈育儿新规”的第三天。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家,开启辅导娃作业的日常。
这次她告诉我,“只要按照妈妈的方法来,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那一刻,我惊喜又紧张,惊喜于我能成为她的榜样,紧张于我更需以身作则。这三天,我们到底立了哪些规矩?
规矩一:早起。早上6点40起床、上厕所、换衣服、叠被子。
下定决心早起,源于无数个兵荒马乱的早晨。我曾以为让她多睡是爱,结果却是因为匆忙,不是忘带水杯就是忘带课本。反思之下,根源于我,我是个晚睡晚起的人,而女儿,其实早已醒来,只是在默默等待她的妈妈。
那一刻,我“痛定思痛”。必须把家庭的生物钟调正!我要做那个唤醒太阳的妈妈,而不是被闹钟追着跑的“迟到者”。
规矩二:第一身份是学生。
我明确告诉她:“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我完全理解,这个年纪的孩子天性就是玩。但正如我们成人需要工作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盼的是心尖上的人儿啊,能有自己的学习内驱力。
规矩三:先做“应该做”,再做“想要做”。
这条规矩的核心,是建立优先级。我发现,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也在审视自己:工作上的事,是不是也因为不紧急就一拖再拖?
“拖拉是持续性的焦虑。” 即便在娱乐,心里也总压着块石头,无法尽兴。所以,不如先攻克难题,再安心享受自由。这堂课,我和女儿是同学。
规矩四:睡前的“十分钟悄悄话”
这是我一天中最珍视的时光。白天我们各自“上班上学”,晚上这段卧谈,成了我了解她内心世界的窗口。聊聊当天最开心或最困惑的事,不仅能及时掌握她的思想动态,更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这四条规矩,执行不过三天。我知道,育儿路上还会有反复和挑战。但当我看到孩子眼中因为秩序感而燃起的光,当我感受到家庭因为规律而变得宁静,我便知道,我们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育儿,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与孩子结成“人生合伙人”,彼此滋养,共同成长。
养育孩子的过程,看似我们在指引方向,实则是一场共同成长的修行。我们彼此成就,一起走向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