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姆林宫的塔顶在夕阳映照下泛着金光,而数千公里外,是否要向这片天空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决策,正将世界推向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特朗普10月6日在白宫对记者表示,他“几乎已就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做出了决定”,仅需进一步了解乌克兰的使用计划。
这一表态如同惊雷,立刻引发莫斯科方面的强烈反应。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已警告,如果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俄美关系将全面恶化,局势将会实质性升级。
“战斧”巡航导弹绝非乌克兰以往获得的任何武器。它的射程覆盖1500至2500公里,可搭载常规弹头与核弹头,采用地形匹配巡航技术,专为精确打击设计。
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从乌克兰发射,战斧导弹不仅能轻松命中莫斯科,还能覆盖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等重要城市。基础型号(射程1600公里)即可覆盖俄境内至少1655个军事目标,包括67座空军基地。更令人担忧的是,2500公里射程的型号能将目标数量提升至1945个,76座空军基地无一幸免。
对比乌军现役装备,这种战力的跃升是质变性的。乌军现役射程最远的“风暴阴影”导弹仅250公里,而“战斧”不仅射程远超,其400-450公斤的弹头重量更是让乌克兰获得了“可以直击俄心脏的铁拳”。
普京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美国军方的直接参与,乌克兰绝不可能使用“战斧”导弹。
发射“战斧”前需依据高精度三维地形图规划路线,这类最高等级军事机密不会交给乌军。
这意味着,若向乌克兰移交这一系统,必将伴随美军作战班组驻留。这等于将美军人员直接置于与俄军对抗的前沿,所谓“代理人冲突”的遮羞布被彻底撕碎。
乌美双方团队正就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可能性持续开展对话。乌方对此表示欢迎,并强调“现在情况已发生变化,双方正就此开展深入细致的磋商”。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言论更趋激进。他甚至威胁称,乌克兰已为使用美国远程武器做好准备,“克里姆林宫官员最好提前了解最近的防空洞位于何处”。
泽连斯基试图通过这种恐怖性的远程打击,引发俄国内民众的恐慌与反战情绪,从而配合西方对俄发起颜色革命,终结普京的政治生命。
乌克兰的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前线战场,而是要将冲突推向俄罗斯的心脏地带,直接威胁克里姆林宫的安全。
面对“战斧”导弹的威胁,俄罗斯的反应已突破常规威慑范畴。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战斧”导弹议题已引发俄方高度关切。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决定将让俄乌冲突进入核冲突的临界状态。
为动用核力量阻止俄乌冲突向不可控方向发展,普京早在3年前就修改了俄核力量使用门槛及其先发制人式的核打击方针。
霍达廖诺克建议,俄罗斯的演示性的高空核爆炸可在黑海水域上空实施,也可在北海或英国附近的大西洋水域进行一次演示性核打击。
这场高风险赌局不仅关乎俄乌双方,更将影响全球安全格局。特朗普政府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是其 “交易式外交”的典型特征。
既想通过军援施压俄罗斯,又试图在亚太战略重心转移中“甩掉”俄乌冲突包袱。
然而,“战斧”援助的决策,可能彻底颠覆微妙的缓和态势。美国一边释放和解信号,一边将能打击俄纵深的导弹送抵前线,这种矛盾操作只会让俄罗斯更加坚信,美国的妥协不过是战略欺骗。
北约内部的裂痕也将因此扩大。美国单方面加码军援,无疑会让欧洲盟友陷入 “被绑上战车”的尴尬境地。
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很可能成为提供其他更先进远程攻击武器的铺垫,这无疑是在一步步触碰俄罗斯的战略红线。
黑海上空,一架俄罗斯战机掠过,飞行员知道,这片熟悉的天空可能成为核演示性打击的试验场。
而在数千公里外,美国的“战斧”导弹是否真的会指向莫斯科?答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但毫无疑问,一旦第一枚“战斧”飞向克里姆林宫,世界将再也不是原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