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声有所值」品评NGaudio METEORA 天空之城

去年我们评测NGaudio Erebus的时候,起的标题叫“以声论价”。这四个字看似平常,但面对一款售价高达3万多的入耳

去年我们评测NGaudio Erebus的时候,起的标题叫“以声论价”。这四个字看似平常,但面对一款售价高达3万多的入耳式耳机,它能经受住我们苛刻的眼光审视,用符合身价的声音表现说服我们,这在如今神魔共舞的超旗舰耳机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声论价”实际上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而在今年年初,NGaudio又推出了一款比Erebus定位更高的产品METEORA天空之城。令人欣慰的是,它依然是一款完成度相当高的产品。和Erebus相比,它的单元配置更高,声音风格则截然相反,走的是热情奔放的路线。特别是它的感官冲击力和低频落地感刷新了我对于入耳式耳机的认知,因此我愿称其为一款“声有所值”的超旗舰耳机。

NGaudio的产品一直以来都使用希腊元素命名,天空之城也不例外,它的名称来源于希腊同名修道院建筑群“METEORA”。这些东正教寺院由于矗立在砂岩支柱之上,由此得名“天空之城”。而这也是天空之城的外观会使用岩石纹理的原因,NGaudio利用艺术手法和现代工艺,模仿出粗旷、自然且凹凸有致的陨灰色岩石质感,观感简洁大气。当然,作为私模专业户,NGaudio也提供艺术化Artwork定制,方便用户展现个性化。

而对摇滚乐爱好者来说,“METEORA”这个词也不会陌生。没错,林肯公园2003年发行的第二张录音师专辑同样以此命名,这也是天空之城的声音风格为何偏向于热情奔放的重要原因。而“METEORA”的这两层涵义,恰好也对应了天空之城对于自家技术的延续,和在声音理念上的创新。

先来讲延续,天空之城的配置为十动铁八静电,其中十颗动铁单元负责超低频、中低频和中高频,八颗静电单元负责高频和极高频。这套静铁四分频架构与NGaudio之前的产品Eurus、Eurus+是一脉相承的。而在高频部分使用八颗静电单元的处理方式,则继承自Erebus,用以保证高频的密度和顺滑程度。可见,在技术方面天空之城充分吸收了自家优秀前作的精髓。

至于创新,主要体现在声音风格层面。无论是Eurus、Khaos,还是Erebus,虽然整体动态表现都很优秀,但细节处理并不会做得过于张扬、彪悍。即便是Eurus这种以低频澎湃汹涌为著称的产品,在“热情”这个维度还是显得比较克制的。而天空之城或许是为了适配摇滚歌曲的原因,整体音色与风格都做的更夸张了一些,感情传递和热情程度提升明显,与Erebus那种偏克制,较为均衡柔和的风格有非常大的区别。

不过,虽然在宣传方面,NGaudio一直在强调天空之城在摇滚类歌曲上的表现,但从个人听感来讲,我并不想把它局限为“摇滚类特化塞”。而是更愿意将其视为,把摇滚歌曲需要的动态、瞬态经过强化后,风格更加热情奔放的杂食全能塞。原因有二:首先,天空之城虽然大幅度增强了对微细节的揭示力和大框架层面的动态表现,使它能以更加奔放的姿态表现摇滚音乐,但这种调整在演绎各种流行人声或是大编制器乐时其实也有很正面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摇滚歌曲。其次,天空之城为了增强摇滚歌曲的表现力,对高低频两端进行了比较强的修饰,但像我们刻板认知中摇滚爽塞容易出现的低频过于肥厚、臃肿,以及高频线条感过强有“金属味”等问题都没有出现。可见,“摇滚强化”固然是天空之城极力表现的一个侧面,但兼顾多种风格又不失表现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杂食全能才是这款超旗舰耳机的价值所在。

低频是最能体现这种价值的频段,同时也是天空之城最具特色、完成度也最高的部分。它的低频量感丰厚,下潜深度极深,有比较明显的击胸感。同时回弹速度迅猛,分离度又高,因此在处理各种鼓点细节时毫不粘连,节奏感表现得张弛有度。细节方面,和同样强调杂食度的Erebus相比,后者由于使用了动圈单元,更强调弥散感和氛围感,听感更宽松舒适。而天空之城低频更突出凝聚感,下盘存在感更强,质感更优秀,同时对于低频乐器的形体刻画也比后者更清晰些,因此听感会比前者更加扎实饱满。特别是演绎大编制古典乐时,天空之城还原出的大提琴、定音鼓、巴松等低频乐器,音色沉凝气势又足,层次感分明,密度也更强烈,无论是细节刻画还是整体规模都比Erebus的表现更抓耳。特别是在打击感方面,天空之城很大程度上还原出了音响大系统上的气势与低频落地感,听感够迅猛,够“爽”,感官刺激给的非常到位。再加上它的横向声场相当辽阔,边际感又模糊,因此除了力量感之外,还具备着便携设备中极少见的脱塞感,在大编制古典乐、影视OST曲目中,表现相当出色。

不止是低频,天空之城的高频表现也很有特色。由于架构和Erebus一样,使用了八颗静电单元负责高频,它也延续了后者那种结实、绵密又不失光泽度的高频表现,充分发挥出静电单元晶莹顺滑的声音特质。但在细节方面,两者还是存在一定区别。天空之城由于更强调感官刺激,它的空气感和高频线条都要比Erebus更加强烈,棱角打磨的幅度也不像后者那么彻底,不过相应的对器乐形体的描述也会更清晰一些,穿透力也更足。特别是在还原摇滚乐中的吉他,或是古典乐中的管弦乐器时,表现力都要更足一些。再加上它的瞬态响应和捕捉微细节的能力也做了针对性增强,因此像是提琴弓弦摩擦时最细微的颤抖也能被敏锐呈现,细节揭示力显得更加到位。当然,这种声音区别是在两款超旗舰产品之间做对比,天空之城虽然显著增强了高频线条感,也略微提升了亮度和解析感,但就听感而言毫无冷硬突兀的金属味,耐听度依旧在线。

强调两端表现的调音方式,虽能带来很强的感官冲击,但由于“遮掩效应”的影响,中频表现往往不够理想,导致人声容易被高低频掩盖,存在感稀薄。这也是很多摇滚爽塞乍听抓耳,久听乏味的关键原因。而天空之城通过强悍的硬素质,将中频密度填充的相当实在,因此人声绝不会被强悍的高低频盖过,反而表现得温暖绵密,扎实厚重。再加上天空之城热情奔放的声音风格与侧重线条感的处理方式,流行人声就显得细节分明又充满感情色彩。

不过这里需要补充点细节,NGaudio作为知名的“私模专业户”,坊间一直流传着私模才是完全体的传言,就连展台上吴总也常用自己的私模缠上海绵条让烧友试听。不过天空之城的公模版本,我认为是NGaudio产品中公模完成度最高的一款。两者在声音方面最大的区别,我认为就体现在流行人声上。公模版本的天空之城,人声更饱满扎实,距离也相对近点,口型释放更完全,像是气声细节表现也更到位。而私模版本则更符合“摇滚爽塞”的定义,低频更强劲,打击感进一步释放,人声距离则会略微远些。简而言之,如果是硬核摇滚爱好者,无脑上私模依旧是最优解;而口味相对杂食的朋友,公模更适合。

至于搭配方面,由于使用了八颗静电单元,天空之城对于推力有一定需求,普通的便携解码耳放很难将其框架真正打开,动态瞬态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因此还是建议搭配中高端播放器。同时考虑到它的声音风格比较热情奔放,线条感强烈。个人建议搭配音色较中正,同时强调控制力的器材,才能保留住它那种强烈的低频落地感,将特点转化为优势,把潜力真正表现出来。比如说乐图的墨菊GT2、艾巴索的D17,海贝的R6Pro 2025版都是此类器材,与天空之城相性良好。

对于天空之城这样售价高达36800元的超旗舰产品而言,消费者最直接也最朴素的疑问,就是它的表现是否支撑得起它的售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值不值”的问题。而在深入体验一番后,我可以负责任的给出答案:无论是对于硬核摇滚烧友,还是口味较杂的高端便携玩家,天空之城的表现都对得起售价。特别是那种汹涌澎湃的低频落地感,是便携设备中极少能达到的水准,可以说张力十足。再配合上温暖饱满的流行人声,质感十足的器乐表现,这款天空之城无愧于超旗舰的定位,是一款个性十足,“声有所值”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