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第一季那时候简直是核弹级的惊喜,紧张感、反转剧情密集到让人根本睡不着觉。第二季虽然节奏有些拖沓,但好歹还有新意和爆点撑场面。没想到第三季会这么让人失望,感觉就像喝了碗没放调料的白粥,勉强能咽下去,却全程毫无惊喜可言。更别提黄俊昊(黄刑警)这个角色了,这季戏份不多,却废到了极点,简直让人想对着编剧喊:“你是在逗我吗?” 下面就来聊聊,为什么第三季真的没法看。
第三季依旧围绕生存游戏展开,参与者为了奖金拼死一搏,但和前两季相比,游戏设计彻底没了那种令人惊艳的创意。第一季的 “椪糖”、第二季的 “寻找同伴”,每一关都自带记忆点,甚至能引发全网模仿热潮。可第三季的游戏呢?简直闷到让人想睡觉!不少关卡都像是前两季的翻版,只是换了层包装,本质上就是旧酒装新瓶,正如外媒评价的那样,彻底陷入了 “重复的窠臼”。
看得出来编剧是彻底犯了懒,根本没心思琢磨新创意。观众往往看一半就能猜到关卡玩法,惊喜感直线下滑,连追更的动力都快没了。原本以为作为最终章,游戏设计会有颠覆性升级,结果全是旧套路翻炒,实在让人乏味。
说到角色崩坏,黄俊昊绝对是这季最让人失望的存在。作为第一季的关键角色,他当年为追查哥哥下落潜入游戏的剧情,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本以为第三季他能有什么大动作,结果却成了 “无头苍蝇”—— 查案查得一团糟,还总被人耍得团团转,完全没有刑警该有的机智和果断。
虽说他的戏份不算多,但每次出场都显得格外多余:要么是漫无目的地奔波,要么是搞砸关键线索,简直是拖慢剧情的 “猪队友”。连死忠粉都看得一肚子火,忍不住怀疑编剧是不是和这个角色有仇,非要拉他出来丢脸。真心想问一句:“与其让他这么尴尬地存在,不如直接写他退场,好歹不浪费观众时间啊?” 这波操作,彻底辜负了第一季为他积累的期待。
除了黄俊昊的拉胯表现,其他主要角色的死法也同样让人火大。第一季的死亡场面之所以震撼,是因为铺垫足够扎实 —— 无论是角色的挣扎还是情感的爆发,都能一下戳中观众的心底。可第三季的角色,死得一个比一个随意:有的突然被 “赐死”,有的死得莫名其妙,连句像样的遗言或情感铺垫都没有。
其中有个贯穿多季的重要角色死亡,原本该是全剧的高潮戏,结果编剧像是赶工收尾,随手给了个极其敷衍的死法,看完真想吐槽:“这也太敷衍了吧?” 更要命的是,角色之间的感情线和矛盾冲突写得浅尝辄止,观众根本无法代入情绪,就算看到有人死,也只觉得无奈,连想哭的冲动都没有。
框架完整,难掩内核平庸平心而论,第三季的故事还算有始有终,没出现什么混乱的逻辑漏洞,结局也还算圆满,给了观众一个交代,但这些都只是做剧的基本功而已。制作层面倒是保持了一贯水准,画面、音效以及演员的表现(黄俊昊除外)都还不错,偶尔的紧张场面也有能抓住人的瞬间。
但问题在于,一部剧如果只靠精良画面和音效撑场面,没有新意和情感共鸣,更丢了前两季对社会议题的尖锐批判,终究撑不起来。第一季靠 “用儿童游戏讽刺资本社会” 的内核出圈,而第三季只剩表面的暴力奇观,深度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和前两季相比,第三季的水准下滑太明显,连铁粉都看得心灰意冷。
《鱿鱼游戏》第三季实在让人太失望了。游戏设计老套无新意,黄俊昊戏份虽少却废到极点,主要角色死法敷衍到没法看,即便故事框架完整,也彻底没了第一季那种让人着迷的魔力。
如果是死忠粉,或许会为了知道结局勉强追完,但大概率会失望;但如果不是铁粉,或者对它抱有高期待,劝你千万别踩坑 —— 这种消耗情怀的 “收尾作”,不看真的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