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作为中国残联主管主办报纸,华夏时报社青年调研团走进科大讯飞北京分公司,开展了一场以“根在基层·科技助残”为主题的深度调研,近距离感受AI如何为残疾人群体的生活注入新的希望与可能。而在沟通无障碍与残障人士赋能领域,科大讯飞早已用一系列扎实举措,搭建起覆盖“沟通-生态-成长”的完整助残体系,让科技的温度渗透到残障群体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在沟通场景中,科大讯飞的“无障碍交流AI透明屏”成为打破壁垒的关键载体。这款产品已正式进驻中国残联信访窗口,针对听障、语障人士的沟通痛点,集成了远程手语翻译与多语种互译两大核心功能。当听障人士通过手语表达诉求时,屏幕能实时将手语动作转化为清晰文字,让工作人员精准理解需求;面对有跨语言沟通需求的残障群体,多语种互译功能则可快速切换语种,消除语言隔阂。调研团成员在现场观察时发现,一位听障人士通过透明屏与信访工作人员顺畅交流,从诉求表达、问题解答到后续跟进,整个过程高效且流畅,彻底告别了以往依赖纸笔、沟通效率低下的困境。
不止于单一产品的突破,科大讯飞更着眼于构建开放的助残生态,发起“三声有幸”AI公益计划。该计划一次性向社会开放808项AI能力,涵盖语音处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核心技术领域,为3.3万余公益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撑。这些开发者借助科大讯飞的AI能力,结合残障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研发出诸多实用助残工具——有的团队开发出适配视障人士的智能导航系统,有的则打造了面向听障儿童的AI手语教学APP。调研团在与部分开发者交流时了解到,科大讯飞开放的技术降低了助残产品的研发门槛,让更多力量能够参与到无障碍事业中,形成了“技术赋能+社会协作”的良好局面。
在助力残障人士实现自我价值方面,科大讯飞的行动同样务实。公司联合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科技助残体验员”专属课程,并围绕数据标注、AI产品测试等新兴岗位开展就业培训。课程设置兼顾理论与实操,从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到专业的标注规范学习,再到模拟岗位场景的实战演练,全方位帮助残障学员掌握就业技能。调研团走访培训基地时看到,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数据标注工作,不少学员表示,通过培训不仅学到了实用技能,更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截至目前,已有多名学员通过培训成功入职相关企业,实现了经济独立与自我价值的双重提升。
从打破沟通壁垒的透明屏,到赋能生态的公益计划,再到助力就业的技能培训,科大讯飞以AI为纽带,为残障群体编织起一张温暖的支持网络。正如调研团在总结中所言,科大讯飞的助残实践,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成为推动社会平等、助力残障群体成长的重要力量,也为更多企业参与科技助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国家队##人工智能国家队##大模型国家队##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