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轻言
“司令,教官腿受伤了……”
“不要管他,日本人马上追上来了,他会拖累我们的!”
1940年2月,侵华日军集结重兵,对胶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进行了大规模“扫荡”,国军郑维屏部被打得溃不成军,在溃逃途中,郑维屏竟然下令丢下腿部受伤的武术教官,任其自生自灭。
这位被抛弃的武术教官名叫毕云,他还是一位侠肝义胆的道士。

1915年毕云出生在山东威海市神道口村,家中一贫如洗,毕云自幼体弱多病,加上营养不良又黑又瘦。毕家穷的已经揭不开锅了,为了给毕云找条活路,其父毕福成把年幼的毕云抱上了城北的天后宫,送给了一位老道士抚养。
毕云被老道士收为弟子,赐下道号“志修”,不仅教他读书识字,还特意请来了一位武术大师教他武功。毕云很聪明,也很能吃苦,很快就学会了一身本领。
19岁那年老道士病逝,次年德行兼备的毕云被推举为天后宫主持。没过两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胶东地区也被日寇占领,毕云虽然痛恨日本侵略者,可他是出家人,久居天后宫,一向不问凡尘之事。
毕云不想找麻烦,麻烦却主动找上门来了。1938年3月7日,一队日本兵闯进了天后宫,不顾道士的阻拦强行搜查,他们在毕云住处发现了他平日练武的刀剑,就不分青红皂白的痛打他一顿,并按上了“抗日”的罪名。

日本人把他吊了起来施以酷刑,几次将他打的昏死过去,好在他的弟子及时进城请来了商会的人,这才保下毕云一命。
经过此事之后,毕云深刻意识到,忍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中国就没有一块清修之地,当天他就做了一个决定,既然你们说我抗日,那我就抗日到底!
养好伤后,一天夜里,毕云脱下道袍,换上了青色长衫孤身走进威海城,在街道上很快他就发现了两个落单的鬼子,毕云毫不畏惧,上前刷刷两刀,手起刀落砍下了两个日军脑袋。
连斩两个日军后,毕云连夜来见郑维屏,加入了威海保安队。这是威海最大的抗日武装力量,人数超过3000人,但大多都是青年爱国学生,训练不足,武器也不够,只能算是一支三流的国军部队。
郑维屏这个人,不仅无能,而且怕死,他曾在北京陆军模范团学习,后又进入蒋介石在庐山创办的特种训练班深造,算不上蒋介石心腹,却对蒋介石忠心耿耿。
郑维屏见毕云武艺不凡,便让他担任武术教练,教授士兵杀敌本领。毕云尽心尽力,将一身本领倾囊相授,保安队士兵战斗力提升了一大截。

然而“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有郑维屏这种贪生怕死的司令,部队又能有多少战斗力?1940年2月,日寇集结重兵对胶东地区进行大扫荡,而郑维屏的部队是日军的主要目标。
战斗一开始,郑维屏部就溃不成军,四散而逃。毕云在撤退时腿部受伤,无法行动,郑维屏怕他拖累自己,竟然命人将重伤的毕云丢下,自己带人头也不回的逃跑了。
直到自己被抛弃,毕云才意识到自己跟错了人,可此时后悔已经晚了,他的伤很重,得不到治疗伤口已经化脓,而且多日滴水未进,就在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时,八路军一名侦察员发现了昏迷的他,并把他背回了驻地。
中共威海特区办事处领导找来了医生为毕云治疗,在共产党的悉心照料下,毕云的伤很快就好转了。这一遭遇也让他看清楚了国民党的嘴脸,伤势痊愈后毅然加入了中共抗日队伍。

1940年毕云被编入威海抗日大队特工队,担任排长之职,带领特工杀鬼子,除汉奸,曾在一夜间连杀9名日寇,在威海杀出了赫赫威名。
1941年夏天,毕云被组织任命为威海抗日根据地一区区长兼中队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毕云工作更加积极了。
1942年冬天,日寇集结重兵再次对威海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毕云带着同志们与日寇周旋,掩护群众撤离。12月4日,毕云在掩护群众撤离时遭到大批鬼子围攻,在战斗中毕云身受重伤,仍血战不止,最终因血流太多而牺牲,年仅27岁。
为了纪念毕云道长,威海人民将他的事迹化成了连环画,威海很多人都是听着毕云道长的故事长大的。如今,毕云道长已经牺牲83年了,他的故事也渐渐被人遗忘,英雄不该被忘记,毕云道长值得所有人铭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