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资产贴标签?别嫌麻烦,这是管理的“第一步底气”

刚做资产管理员时,我特别抵触给资产贴标签。几百台电脑、几十个打印机,挨个擦干净机身、比对编号、粘牢标签,手指磨得发疼。直

刚做资产管理员时,我特别抵触给资产贴标签。几百台电脑、几十个打印机,挨个擦干净机身、比对编号、粘牢标签,手指磨得发疼。直到一次盘点出错,我才明白:这小小的标签,是给资产安了“身份证”,更是我们用系统管好资产的底气。

第一次独立盘点,我没给新到的办公椅贴标签。想着“就这几把椅子,样式都一样,记着位置就行”。结果月底对账,财务说账面少两把。我在办公室翻来覆去数,怎么数都是对的。直到有个同事说“上周后勤借了两把放会议室”,我跑去一看,椅子混在一堆杂物里,根本分不清是公司的还是外借的——没标签,连自己的资产都认不出来。

别嫌麻烦:标签是资产的“身份证”

现在我给资产贴标签,比给自己手机贴钢化膜还仔细。标签上不光有资产编号,还有专属二维码,下面印着采购日期和使用部门。选的是防水耐磨的材质,就算是经常移动的投影仪、车间里沾油污的设备,标签也不会掉、不会花。

这标签可不是摆设。上次行政部领用打印机,我扫了扫标签上的码,系统立刻弹出“已过保修期”的提示。我赶紧提醒他们先做维护,避免用几天就出问题。要是以前没标签,光靠台账记保修期,早忘了这台是前年采购的老设备。

盘点救星:扫一下比记十遍都稳

标签和管理系统搭配,才是真的香。以前盘点服务器机房,得对着台账上的编号,蹲在地上挨个看设备机身的钢印——有的印在背面,得搬开设备才能看到,又重又费时间。现在每个服务器都贴了醒目的标签,手机扫一下二维码,系统直接显示“在库”“正常”,比记十遍都稳。

上个月盘点,系统提示有台笔记本“已分配但未扫码”。我根据标签编号查定位,找到研发部小张。他说“这是我从旧工位搬过来的,忘了说”。要是没标签,这台电脑就成了“账外资产”,丢了都不知道。扫码时我还发现,这台电脑已到报废年限,直接在系统里提交处置申请,省得后续再翻台账核对。

流转神器:谁用、在哪,一查就准

资产流转时,标签更是帮大忙。以前员工调岗,电脑要跟着转,得填纸质单,写清楚“型号XX、编号XX”。有次单子上编号写错,新部门收到的电脑和台账对不上,我夹在中间两头解释。

现在不用了。员工调岗时,自己扫一下电脑标签的二维码,在系统里提交转移申请。我收到提醒后,再扫一遍确认设备状态,点“通过”就行。系统自动更新使用人信息,编号、型号绝不会错。上次市场部小李借相机去拍活动,扫标签领用、归还时再扫一次,全程不用我填一张纸,谁用了、用了多久,系统记的明明白白。

维修兜底:故障溯源全靠它

设备出故障,标签也是“线索”。上周财务部的电脑蓝屏,同事直接拍了标签上的二维码发给我。我扫完码,系统里调出维修记录——半年前这台电脑换过硬盘。我把记录发给维修师傅,师傅一来就直奔问题根源,半小时就修好了。要是没标签,我得先问型号、查购买记录,折腾半天还未必能说清情况。

有新手问首码实施顾问,现在系统这么先进,能不能不贴标签?顾问总说不行。系统再智能,也得靠标签把“虚拟数据”和“实物资产”连起来。就像人没身份证,再先进的数据库也查不到你的信息。

现在我贴标签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一开始一天贴几十台,到现在两百台设备一上午就能搞定。看着每台资产都带着清晰的标签,扫一下就能在系统里找到它的“全生命周期记录”,我就特别踏实。

对资产管理员来说,贴标签不是额外的活儿,是把工作做扎实的第一步。这小小的标签,配着管理系统,让我们再也不用靠记性、靠跑腿管资产——这才是最省心、最靠谱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