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喝酱香酒时,我差点以为自己误饮了“中药加强版”——刚凑近杯口,一股说不清的焦香、粮香就往鼻子里钻,抿一口更是“直击灵魂”,辣得我直咧嘴。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酒到底好在哪?直到后来被朋友“按头”多喝了几次才发现,酱香酒这东西,就像小时候不爱吃的香菜,一旦get到它的妙处,就再也离不开了。

要说酱香酒好喝,首先得夸夸它那股“不偷工减料”的实在劲儿。别的酒可能靠香精调味,酱香酒却要老老实实用红缨子糯高粱,加上大曲发酵,光酿酒就得上百道工序,还得在酒窖里存个三五年。就像老面馒头要发够时间才松软,酱香酒也得“闷”够年头,才能把那些冲劲儿磨掉,留下满口的醇香。喝的时候不用急,先晃晃杯子,让酒液在杯壁上挂出细细的“酒泪”,闻着那股混合了粮食、酒糟和岁月的味道,就像在闻一本写满故事的旧书,越品越有滋味。

而且酱香酒最“贴心”的一点是,它不跟你玩“过山车”。有些酒喝的时候挺爽,后劲却能让你第二天头痛欲裂,酱香酒却像个稳重的朋友,酒劲儿来得慢,去得也缓。之前跟朋友聚餐,一人喝了小半斤,散场时脑子还清清楚楚,走路不晃,说话不飘,第二天醒来也没有口干舌燥的难受劲儿。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它发酵时间长,杂质少,对身体的负担也小。难怪家里长辈总说,喝酱香酒要“细品慢酌”,不是装文雅,是真的能让你慢慢享受,不用怕“断片”的尴尬。
最有意思的是,酱香酒还能“拉近距离”。平时跟不熟的人吃饭,气氛总有点冷,可一旦开了瓶酱香酒,你给我倒一杯,我跟你聊两句,说着说着就热络起来了。有次跟客户谈合作,一开始大家都客客气气,后来聊到酒,客户说“你这酒存得够年头啊,我爸也爱喝这个”,瞬间就找到了共同话题,后面的合作谈得顺顺利利。现在我总算明白,为啥有人说酱香酒是“社交粘合剂”——它不像烈酒那样咄咄逼人,也不像低度酒那样没存在感,那股温和又醇厚的味道,能让人不知不觉放下拘谨,聊得酣畅淋漓。

现在再喝酱香酒,早就没了当初的抗拒。偶尔下班回家,倒一小杯,就着一碟花生米,慢慢喝,慢慢品,白天的疲惫好像都被那股醇香融化了。原来酱香酒的好喝,从来不是靠“高大上”的名头,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品质,和那种能让人静下心来的惬意。如果你还没试过,别被它的“酱香”吓住,说不定喝上两口,你也会像我一样,爱上这杯越品越有味道的“快乐水”。
